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解码中国基本方略⑩)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安全,关乎人民的最基本利益。安全,也是一个国家屹立于当今世界的最基本要求。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安全,是国家的最基本职责。国家自身安全,是国家担负起保障人民安全职责的根本前提。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提出那天起,就有着空前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巨轮前行需要安全屏障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保证国家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基本目标。 所谓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系统、全面地定位和把握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我们党成功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在深入分析中国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中国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民族复兴的国家安全总战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符合当代安全需求的国家安全总体系,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证。 在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林宏宇看来,“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有关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安全形势的总体特点,创造性地提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价值观念、工作思路与机制路径。 新时代新形势不仅呼唤新的发展观、改革观,还需要新的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所包含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价值观念、工作思路与机制路径,无疑将会让中国这艘巨轮,在破浪前行之际,拥有更为坚固的安全屏障。 应对挑战彰显中国智慧 纵览人类文明史,自有国家以来,国家安全的问题便应运而生。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无论是国家内部运行方式,还是国家外部发展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安全也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不难发现,当前中国面临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风”问题时有发生,考量着政治安全;经济步入新常态、如何打好三大攻坚战,考验着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地缘政治复杂、强权作梗,考验着国土安全;国际窃听、网络泄密,考验着网络安全…… |
- 安徽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会议 李锦斌李国英分别作批示 02-04
- 浙江召开公安系统功模表彰大会 车俊袁家军看望公安功模 12-03
- 中越海关联合查获8.25吨走私穿山甲鳞片案 08-01
-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王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 05-15
- 湖北摧毁一大型涉黑社会性质组织 04-13
- 公安部拟修改规定明确群众拍照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可作为处罚证据 11-02
- 善南分局主动服务 为企业发展助航 07-22
- 北京警方2018年刑拘涉毒嫌疑人1246名 01-20
- 钢铁战士”是怎样炼成的? 记武警陕西省总队咸阳市支队八中队二 08-27
- 我国将建留守儿童信息系统 以期实现精准关爱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