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2017年,这些潮语、这些事儿 你都记得吗?

2017-12-31 14:20来源: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2017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我们都关注了哪些话题?哪些网络热词又成了流行语?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从全国主流媒体采集了10亿字次的新闻语料,覆盖了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多种媒体,利用文本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后,发布了2017中国媒体关注度十大榜单。

  记者从榜单中发现,“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十九大”等成为年度新闻热点,“怼”“打call”“freestyle”等成为年度潮语,“长途漫游费取消”“跨省就医”“租购同权”等成为年度新举措。

  新闻热点:中国发展世界瞩目

  榜单显示,2017年度新闻热点为“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十九大”“共享单车”“比特币”“全运会”“雄安新区”“金砖国家”“朝鲜半岛”“特朗普访华”。

  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金砖国家峰会再到十九大的胜利召开,2017年中国方案备受世界瞩目。“我认为这些词体现出中国骄傲。”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郎劲松说,“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中国的发展方向受到世界瞩目,并向世界提供着智慧和方案。”

  2017年,人工智能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人脸识别、增强现实技术、语音交互等“黑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从人工智能到共享单车,中国的创新力量正在影响世界,互联网技术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并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

  但在共享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2017年也出现了押金、安全等风险和问题。朱巍说,网络安全与网络风险需要以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和化解,但归根到底,新技术正在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让生活更加便捷。

  “我们不仅见证了中国骄傲,还要提升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全球媒体都聚焦中国时,在世界话语空间中将中国声音传递出去。”郎劲松说。

  网络流行语:年轻人的多元文化碰撞

  “怼”“厉害了,我的XX”“freestyle”“打call”“Diss”“戏精”“扎心了”“四海八荒”“尬聊”等都是榜单中列举的2017年被网民甚至媒体广为使用的流行词汇。

  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网络流行语中,“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皮皮虾我们走”“油腻”“还有这种操作”等同样上榜。

  记者发现,这些网络流行语大多起源于网络直播、电视剧、网络综艺等平台,尤其游戏直播居多。“直播中使用的语言更加简单,流行范围更为广泛,所以很多方言都成为流行语被大家熟知。”朱巍解释。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出了多元文化的碰撞。”郎劲松说,原本属于嘻哈文化、应援文化、粉丝文化等亚文化群体的词汇经过网络的传播和放大,对大众文化产生了反向输出。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