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发现十年:从名扬全国到蜚声海外
新华社杭州12月16日电 题:良渚古城发现十年:从名扬全国到蜚声海外 新华社记者冯源 “我来过良渚四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惊喜,我和许多人都讲过,有时间应该去中国、去良渚看看。” 说这番话的,是久负盛名的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杰西卡·罗森女爵士。本周她又一次来到良渚古城,探访这一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的重要遗迹。 此次,她关注的是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它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和罗森夫人同行的,还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伯利兹、澳大利亚、以色列、尼日利亚的20多位国际考古界权威学者。 他们在参加完第三届世界考古上海论坛后,专程来到杭州,参加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在今年12月12-13日举行,这距离良渚古城的发现,正好十个年头。2007年底,浙江省的考古人员确认,在杭州的良渚地区发现了一座300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距今已经有5000年历史。 十年间,良渚古城考古成果不断。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研究员介绍说,2009年至2012年,他们又发现了面积6.3平方千米的外郭城,并证实良渚古城有宫城、内城和外城三重结构,这与中国后来的都城营造格局极为相似。 而从2009年至2015年,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由11条水坝组成的,控制范围100平方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它具有防洪、运输和灌溉等综合功能,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 在第三届上海论坛上,英国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勋爵就表示,良渚文明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处于同一时间点。而在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也对良渚文明流露出浓厚兴趣。 “近东地区的考古显示先有国家再有基础设施建设,而良渚则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先有大规模的集体劳作,然后再形成了王权。组织大规模劳动力不但需要权力,而且需要礼仪。”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弗农·斯卡伯勒说。 而长期担任过大英博物馆东方部负责人的罗森夫人则认为,复杂的水利系统需要设计、规划和劳动管理,当时的良渚古城里很可能有类似国王的管理者,同时,城市也需要发达的农业系统、社会制度及思想体系为支撑。 考古研究成果与罗森夫人的推测不谋而合。刘斌介绍说,古城内的大型仓储区遗存有大量的烧焦稻米,储量为10万公斤。而刘斌的同事王宁远研究员也报告说,当时古城内的居民估计有2.5万人左右。 “我们十年来发现了160多处遗址,良渚遗址保护区内的遗址点数量也增长到300多处。”刘斌说,他们同时确定了良渚古城内的河道水网体系,以及宫殿区、王陵区、仓储区和作坊区的功能布局,从而发现良渚古城内的居民主要是贵族以及手工业者,证实良渚古城具有明确的城市功能,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有力实证。 目前,良渚考古已经进入到多学科研究阶段。通过动植物考古,研究人员发现,良渚先民的食物中有水稻、菱角、芡实、杨梅、桃子,当时他们还会养猪。 而河海大学袁晓平副教授则在水利工程上发现了诸多技术“亮点”,像用茅草包裹泥土筑坝,其耐压性能就比单用泥土增强了6倍多。(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俄罗斯埃及拟明年2月恢复直航航班
- 下一篇:哈尔滨开出今冬供热最大罚单
相关阅读:
- 东航北京新机场主基地开建 06-29
- 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再掀全民集中宣传反恐维稳高潮(图) 06-04
- 那仁和布克牧场住村干部坚持做到 “三个结合” 09-27
- “指尖消费”将强势拉动中国经济 03-09
- 刘延东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07-31
- 地方职工福利:多省节日慰问全年不超1千 上海不超400 02-09
- 八项规定两周年述评:铁面执纪形成强大震慑 12-02
- 加州限制亚裔生入学法案暂搁置 将听取华人意见 02-28
- 青海将向59.6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两节红包” 12-09
- 民政部门对冬季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展开救助行动 12-01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