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统计局局长:“三农”发展举世瞩目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2)

2017-12-14 17:41来源:统计局网站浏览:手机版

  (五)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市民化进程稳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减少。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2016年全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一个月以上的人员数量为3.14亿人,比2006年下降8.7%。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素质提高。2016年,初中文化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比为48.4%,比2006年提高3.3个百分点;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为7.1%,提高3.0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的为1.2%,提高1.0个百分点。
  (六)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近年来,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工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大量涌现。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国农业经营单位达到204万个,比2006年增长417.4%。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从无到有,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2016年末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1万个。
  (七)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2016年耕地规模化耕种面积占全部实际耕地耕种面积的比重为28.6%。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所占比重为17.0%;农业经营单位所占比重为11.6%。规模化养殖生猪存栏占全国生猪存栏总数的比重为62.9%,家禽存栏占比达到73.9%。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对稳定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供应、稳定农产品市场都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二、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近年来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力度,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
  (一)乡、村组织数量减少。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乡、村组织数量减少。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国乡镇31925个,比2006年减少8.1%;村委会和涉农居委会596450个,减少6.4%;自然村317万个,减少3.8%。
  (二)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国通公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达到99.3%,比2006年提高3.8个百分点;通村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的村所占比重为76.4%,提高41.2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的村比重为80.9%,提高53.2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比重为61.9%,提高40.1个百分点。通电的村所占比重为99.7%,提高1个百分点;通电话的村比重为99.5%,提高1.9个百分点;安装有线电视的村比重为82.8%,提高25.4个百分点;接近9成的村通宽带互联网。有73.9%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提高58.1个百分点。
  (三)农村基本社会服务全面进步。2016年末,全国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32.3%,比2006年提高2.2个百分点。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所占比重为59.2%,提高48.5个百分点。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比重为41.3%,提高26.2个百分点。有卫生室的村比重为81.9%,提高7.6个百分点。
  (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2016年,全国开展旅游接待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4.9%,比2006年提高2.7个百分点。农村电商由无到有,2016年全国超过1/4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有4.4万规模农业经营户和5.1万个农业经营单位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从事设施农业的分别有48.6万户和13.1万个,从事循环农业生产的分别有12.6万户和7.2万个,从事工厂化生产的分别有1.8万户和2.5万个。大量返乡下乡人员在农村创业创新,为农村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多措并举,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