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跨境电商快速兴起:海淘需求旺 如何买得放心(2)

2017-12-11 18:22来源:人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相比之下,大平台往往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电商运营经验,而独立型平台则有针对特定品类商品,主打一定特色的功能和内容分享的优势。”张毅表示。

  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无疑冲击了传统海淘方式。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有约52.5%的用户选择使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海淘,同时有40.2%、32.1%及28.5%的用户分别通过代购、微商及出国购买进行海淘。

  “在正品保障、价格体验、物流速度等方面,以前的代购模式都有无法解决的痛点,也无法得到海外品牌方的支持”,张蕾认为,随着跨境电商与海外品牌方合作的深入,传统代购模式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

  乱象需共治

  横跨多个部门,监管难度大,需多方合力

  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同时,行业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小觑。

  此前,有媒体记者亲身体验过“海淘造假”:将价值400元的假货邮至海外,通过当地朋友开设的卖家账号在某平台售卖,随后用7000元将假货购回。假货绕过了买手认证、货源核查与物流监管的整个过程。对此,平台方的回应是“买家异常交易绕过监管机制,而对于正常的交易,平台可以有效保障消费者利益”。

  与此事的双方各执一词不同,今年5月“快递异地上线”黑色产业链被曝光,引发热议。事件中,知名快递公司旗下的部分营业网点帮助莆田某假鞋厂商伪造快递信息,国内发货摇身一变成了海外发货。

  “‘快递单异地上线’背后,首先是商家造假,其次是快递网点为了超额利润进行物流数据造假的行为”,菜鸟跨境物流专家郦元表示,快递企业要加强对各自快递网点的管理,从系统、规则、管理等多方面彻底杜绝这种操作的可能性。

  张毅认为,跨境电商监管往往横跨多个部门,难协调,监管水平总体偏低;在商品流通环节上,缺乏完整的追踪和抽查机制;此外,消费者维权申诉成本之高,对“作恶者”的处罚力度之低,更是让买卖双方处于不对等的地位。

  事实上,“维权难”正是跨境电商用户吐槽的高发领域。有业内人士直言,消费者对跨境商品不了解,很难及时知晓商品的各方面信息,并及时做出判断;此外,跨境政策的特殊性以及部分商品的特殊性,加之商品需要清关、商品不能直接再次销售等多方面原因,跨境商品暂时无法做到与传统一般商品的同等售后标准。不过,该人士也指出,“这一点通过政府与平台间的合作,目前有了明显改善。”

  如何扫除海淘假货和虚假物流?业内人士表示,法律和技术手段缺一不可,应双管齐下,对虚假信息进行严格打击,对违反相应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惩。郦元建议,“物流公司可以采集物流节点设备,通过数据分析出一些不符合业务场景、明显虚假的订单,并对不法商家进行清退。”张蕾建议,可以通过二维码等形式推动商品溯源,“但从根源上,还需推动平台、政府、品牌方和用户间的合力共治,营造良好环境。”(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