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前沿 >

记者手记:以生命影响生命 向“三嫂”作最后致敬

2017-12-09 21:43来源: 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新华社香港12月9日电  题:记者手记:以生命影响生命 向“三嫂”作最后致敬
  新华社记者 张雅诗
  她是大学宿舍勤杂工,也是大学名誉院士;她从未受过正式教育,却让无数饱学之士敬仰。
  在香港大学当了40多年勤杂工的“三嫂”袁苏妹于11月24日离世,享年90岁。其家人为她在8日晚设灵、9日举殡。许多身份显赫的人士前往向“三嫂”作最后致敬,他们大多数是在学生时代受过她照顾的港大校友。
  2009年,这位普通老人获香港大学颁授名誉院士衔,全因她对大学住宿生实实在在的、无私的付出。
  1957年,“三嫂”随丈夫到香港大学一座名为“大学堂(U Hall)”的男生宿舍工作,每天从早到晚忙于打点住宿生的起居饮食——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她还常为住宿生煮夜宵、做甜品、煎药等,做大堆额外功夫,却毫不计较。大学生活中,学生与父母不常见面,“三嫂”明白年轻人需要关心,乐于聆听他们的心事,充当辅导。“三嫂”的爱心举动暖尽人心,被赞“众人母亲”和“U Hall之宝”。
  数十年从事最基层的工作,结果换来最崇高的回报。“三嫂”获颁名誉院士那天,一众旧生齐聚于颁授典礼上,为“三嫂”送上热烈祝贺,他们甚至比“三嫂”表现得更兴奋和激动。
  值得一提的是,获颁授大学名誉院士衔的,向来都是深具名望的人。当时与“三嫂”一同获颁这一殊荣的就有著名银行家柯清辉、富商李兆基长子李家杰等,唯独“三嫂”是个寂寂无闻的平凡人。港大这一“破格”举措,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正面的反响。自此,“三嫂”的故事家喻户晓,她也成为港大的标志性人物。
  港大名誉大学院士的赞辞对“三嫂”如此评价:“‘三嫂’无受过正式教育,但她对高等教育界作出很独特的贡献,就是以自己的生命影响U Hall仔(即大学堂住宿生)的生命。她就像他们在宿舍的母亲,不单细心照顾他们,亦栽培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三嫂”的丧礼上,屏幕播放着她生前与家人和大学堂住宿生互动的片段。毕业于不同年代的U Hall仔聚首于“三嫂”灵前,缅怀过去美好的回忆。
  “‘三嫂’对人很好,从不计较回报,把我们照顾得很好,宿舍就像我们的家。”上世纪60年代住在大学堂、现为港大医学院名誉教授的梁乃江说。
  “三嫂”半生奉献给大学堂,伴着一代又一代U Hall仔成长,见证着他们学有所成。昔日的莘莘学子,如今不少成为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也有城中名人。今天,他们陪伴“三嫂”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为她平凡却光辉的一生划上圆满句号。
  大学堂官方社交网页说:“再见‘三嫂’,你为港大留下了光辉传承,我们会怀念你的马豆糕,大粒西米红豆沙,亲手调配甜酸苦辣的Hall Blood和无私的爱。”
  1998年,大学堂旧生为“三嫂”举办一场荣休盛宴,答谢她多年来的辛劳。其后十多年,“三嫂”仍积极参与大学堂的传统活动,包括在新生加入大学堂的仪式上,帮忙调制Hall Blood——一款混合了辣椒汁、番茄汁等不同材料的饮品,新生喝过才称得上为大学堂一分子。
  在一次大学堂团年聚会上,记者观察到,不论是哪一个年代毕业的U Hall仔,都对“三嫂”尊敬有加,到达酒楼后第一件事就是向“三嫂”热情问好,然后彼此闲话家常,好像有说不尽的话题,场面温馨。
  “三嫂”为人直率真诚,且心思细密,她将新旧住宿生的名字、个性、喜好都记在心上,足见她对人每一个人的重视和爱护。记者数年前认识“三嫂”,没想到她和女儿年年寄来贺年卡,落款亲手写上“三嫂”,这是除了自己名字以外,她会写的字。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