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做全球最大的司法信息资源库 ——中国司法大数据服务网上线记(2)

2017-12-02 19:55来源:人民法院报浏览:手机版


  在《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成效数据分析报告》中,通过定量化分析显示,全国法院院庭长人均办案量在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后逐年增长,2016年院庭长人均办案量较2015年增长28.64%,2017年1至9月院庭长人均办案量较2016年同期增长32.28%,客观反映了全国各级法院院庭长重回审判第一线的基本趋势,为院庭长办案制度的落实监督和效果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通过选取东、中、西部第一、二、三批部分改革试点地区,就其改革前后年人均结案量、审理周期等质效评估数据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改革后全国法院年人均结案数均有大幅增长,改革后年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审判效率有所提升,较为明显的是山东省改革后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由107.86天下降为83.21天,下降比例22.86%。同时,案件审限内结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许建峰表示,这些数据对于客观评估司法体制改革成效,把握下一步改革方向重点起到了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

  在服务社会治理方面,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政策法规和社会大众生活情况,对相关案件变化动态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关联分析,为社会治理提供了预警、预测和评估支持。

  众筹司法智慧众享数据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了切实发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司法领域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依据“大数据、大格局、大服务”的指导理念,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并开通中国司法大数据服务网,打造“互联网+法律服务”示范窗口,探索“互联网+司法大数据”的新型服务模式,采用众筹司法智慧、众享数据成果的方式打造司法大数据服务互动交流平台,形成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政府部门、法学研究用户、司法实务用户和公众用户参加到司法大数据的研究和利用中来;打造“人工智能+法律服务”示范窗口,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法官、诉讼参与人、社会公众和政务部门提供统一、专业、权威的在线司法大数据智能服务,促进司法可得性,帮助消除司法鸿沟。

  据了解,中国司法大数据服务网的服务对象涵盖社会公众、政府部门、法学研究机构、司法实务机构在内的各类社会团体和公众用户,以满足国家和全社会发展对司法大数据的深度利用需求为目的,重点围绕如何提升大数据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服务社会治理的能力开展建设,主要提供专题深度研究、司法知识服务、涉诉信息服务、类案智能推送、智能诉讼评估、司法数据分析等六类服务。

  据介绍,中国司法大数据服务网服务模式分为在线数据服务和线下数据服务两种,在线服务主要通过中国司法大数据服务网提供在线数据查询和下载服务,线下数据服务包括信息咨询和根据用户需求制作专题数据产品等。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司法大数据服务网,也可以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官网上的链接进行登录。(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