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投入40亿元 我国在“人造太阳”计划中实现局部领先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陈芳、刘宏宇)10年投入40亿元,未来投资力度或更大。28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ITER十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将继续推动ITER计划的实施,不断提升我国在核聚变能源领域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受控核聚变被称为“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由中、欧、印、日、韩、俄、美7方共同开展。 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说,从2008年至2017年,在中国参与ITER计划的带动下,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共部署119个项目,总计安排经费约40亿元。取得了多项国际和国内第一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在核聚变领域处于与国际同等甚至某些方面领先的地位。如,EAST实现了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持续时间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关于人造太阳的科研目前仍处于工程建设阶段。”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总监潘传红说,根据ITER计划的部署,2007年至2025年为建造阶段;2026年至2037年为运行阶段;2037年至2042年为去活化阶段。预计在2050年左右,实现核聚变能商业应用。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平利用核能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万钢说,ITER计划是目前世界上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大科学工程计划。十年来,我国认真履行承诺和义务,承担的ITER采购包制造任务全部签署得到落实,受到ITER参与各方的充分肯定。通过参与ITER计划,有力提升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项目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能力。我国在材料科学、超导技术、精密加工等相关领域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有些技术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化。 此次会议,国际聚变界讨论并将签署《北京宣言》,明确聚变能研究发展的目的和意义,加强合作,为最终解决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贡献力量。我国专家还介绍了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设计进展情况,对我国未来核聚变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注册将设师德红线 10-08
- 支付宝资金被“蚂蚁搬家” 10-16
- 河北省委书记:总结工作实事求是 部署任务措施有力 03-12
- 韩红曾为郭敬明叫停飞机?当事人否认 10-09
- 未成年人性侵案多发生在暑假 96%是熟人作案 10-09
- 中纪委副书记:改进作风从查处节礼奢靡抓起 01-07
- 高校教学改革需着眼整体抓好配套 10-20
- 偷同事手机换新工作 轮到自己遭窃不敢声张 01-20
-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传递活动在京启动 10-09
- 大学生参加中学同学会偷老师钱包 被判罚8千元 10-09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