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检察院 >

用青春热血擦亮“国家名片” 探访武警北京市总队十支队(下)

2017-11-27 17:51来源:中国警察网浏览:手机版
  11月17日清晨,太阳还未升起,天空透出微微的亮色。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旗杆周围的护栏外,已经围满了等待观看升旗仪式的群众。

  这天,气象台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最低气温降到了零下。寒风中的人们穿着厚厚的大衣,将期待的目光投向天安门城楼和金水桥方向。

  6时58分,一声嘹亮的口号过后,整齐的脚步声从金水桥方向传来。36名武警北京市总队十支队国旗护卫队队员穿着礼服列队走出天安门,跨过金水桥,踢着正步穿过长安街,护送国旗来到旗杆下。

  7时整,伴随着雄壮嘹亮的国歌声,在国旗护卫队队员和广场群众的注目下,五星红旗与太阳同步冉冉升起,看得人心潮澎湃。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升国旗仪式。无论严冬酷暑、风霜雨雪,队员们都会穿着礼服,护送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迎着太阳升起。

  尽管寒风凛冽,但天安门广场以及周边的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地依然游人如织。金水桥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国旗杆旁,到处可见十支队官兵如同标杆迎风挺立,服务游客、保卫安宁。

  驻守在天安门地区这个举世瞩目的“国家心脏”,十支队官兵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形象,随时随地都在接受人民的检阅。他们用青春热血擦亮了“国家名片”,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威严形象。

  国旗下凝聚爱国力量

  故宫午门外的东朝房,就是十支队六中队——国旗护卫队的驻地。与绝大多数部队驻地不同,这里是一片完全开阔的场所,训练场边“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11月16日,记者来到国旗护卫队驻地时,队员们正在进行日常训练。36人的队伍中,前排3名队员,中间一人肩扛5米长、15公斤重的国旗杆,左右两人持枪护卫在旁,一人持刀在后并发布指令,其余32人每四人一排组成方阵跟随。他们动作整齐划一、脚步坚定有力。许多游客在训练场边驻足观看,并拿出手机拍摄。

  已经入冬,气温只有个位数,被大风一吹,裹着羽绒服的记者忍不住瑟瑟发抖。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却只穿着单薄的衣服。难道他们不怕冷吗?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护卫国旗的战士也代表着国家形象。冬天穿棉服太臃肿、夏天穿短袖裸露胳膊不严肃。在护卫队,‘冬不穿棉、夏不穿单’是战士们自发的举动,一代代流传至今。”国旗护卫队指导员彭凯说。

  “护卫国旗、重于生命”是国旗护卫队官兵的信条,这句话也被牢牢镌刻在护卫队的荣誉室墙上。为了练好“站功”“走功”等基本功,展示最完美的中国军人形象,队员们腰插十字架、领别大头针、腿上绑沙袋,每天要走2.7万步左右。荣誉室里也陈列着队员们训练时被血染红的手套和踢破的皮鞋。对这份辛苦,队员们却有一句形象的比喻——“一天一个两万五、两年一个新长征”。

  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超过3亿人次的全国各地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国旗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一颗颗爱国心聚拢起来,激发出巨大的能量。作为国旗护卫队队员,他们还主动走出去向群众宣传国旗知识。每年接待港澳台青少年参观营区,定期组织边远地区留守儿童观看升旗……他们以国旗为纽带,感召各族人民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

  “护卫队队员经常走出去以国旗为主题开展宣讲,为学校培训升旗手,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撒到千万人心中。”退休教师李爱娜说。

  李爱娜与国旗护卫队结缘24年,经常邀请大学生教护卫队队员欣赏音乐、学习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也邀请护卫队队员走进校园宣讲国旗精神。“一名曾经给队员教英语的学生出国留学后给我发邮件,说最怀念的是到国旗护卫队上课的日子,最想念的是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一想到五星红旗就心潮澎湃。”李爱娜说,“护卫队队员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面国旗,让他们走到哪儿都记得自己是中国人。”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