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沈德咏在天津法院宣讲十九大精神时强调 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工夫

2017-11-19 20:14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浏览:手机版
     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在其基层联系点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人民法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不懈努力奋斗。
  沈德咏指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修正案确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科学指南,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及中央政法委统一部署,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党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人民法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新局面。
  沈德咏强调,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在学懂上下工夫。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历史性变化,切实把握当今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元需要。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两个阶段性战略安排,在新时代与时俱进,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要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战略部署,认识到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要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认识到党团结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沈德咏强调,要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逻辑体系,在弄通上下工夫。要准确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大局观和战略观的认识。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与法治的内在关系,从法治角度统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动态平衡,进一步深化对全面依法治国意义的认识。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化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深化对大国治理战略的认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要准确把握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制度模式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沈德咏要求,要不折不扣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决策部署,在做实上下工夫。要科学认识党领导司法和支持司法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和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司法改革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在党的领导下统筹各方面资源解决影响和制约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问题。要找准司法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科学制定新时代司法发展战略,将服务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建设作为基本司法战略,促进司法战略与各项建设战略有效衔接,塑造法治强国的基本格局。要积极适应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及时转变新时代司法发展方式,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公正司法、依法裁判上来,放到更高层面的确立裁判规则上来,更好发挥司法裁判促进良法善治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要统筹抓好审判执行工作,站在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各项战略的角度看待审判执行工作,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民生保障、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积极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各项战略。要积极拓展改革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结合党中央新的改革部署,结合改革实践新的矛盾问题,结合法治规律新的科学认识,进一步加强司法改革的战略规划和宏观统筹,厚植改革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将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加强司法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提高司法的信息化、智能化、创新化水平,积极推进“智慧法院”建设,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司法改革中的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促进完善司法制度和程序机制,最终实现以技术革新推动制度变革,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要扎实推进司法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将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和重中之重,全面增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各种本领,持续提高司法能力水平。要更加体察基层司法职业群体特别是法官群体的内在需求和呼声,强化有效的激励机制,更加关注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司法职业保障,充分调动广大司法人员的积极性。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