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拟规范资管业务 分类监管解决套利规避等问题
原标题: 央行牵头四部门拟规范资管业务 分类监管解决套利规避等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公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欲对所有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即资管业务)进行分类监管,解决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监管套利、规避监管等诸多问题。《指导意见》由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及外汇管理局起草。 资管业务规模扩大问题累积 据央行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资管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截至2016年末,银行表内、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23.1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17.5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的规模分别为9.2万亿元、10.2万亿元、17.6万亿元、16.9万亿元;保险资管计划余额为1.7万亿元。 这些资管业务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央行有关负责人称,由于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 《指导意见》的总体思路是,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对同类资管业务作出一致性规定,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为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区分类别制定不同监管标准 央行这位负责人称,《指导意见》从两个维度对资管产品进行分类。 一是从资金募集方式划分,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两大类。公募产品面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风险外溢性强,在投资范围、杠杆约束、信息披露等方面监管要求较私募严格,主要投资风险低、流动性强的债权类资产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投资未上市股权。在银行方面,现阶段的公募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如发行权益类产品和其他产品,须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 私募产品则面向拥有一定规模金融资产、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对其的监管要求松于公募产品,更加尊重市场主体的意思自治,可以投资债权类资产、上市交易(挂牌)的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和受(收)益权。 二是从资金投向划分,根据投资资产的不同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四大类。风险从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产品依次递增。 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施以不同的监管措施,避免“挂羊头卖狗肉”、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 经营资管业务必须符合条件 央行这位负责人称,资管业务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金融服务,为保障委托人的合法权益,经营资管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首先是应当具备与资管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公司治理良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问责机制健全。 其次是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资管业务人员的资格认定、培训、考核评价和问责制度,确保从事资管业务的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遵守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 三是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意见》规定的金融机构资管业务从业人员,依法采取处罚措施直至取消从业资格。 因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透明度较低、流动性较弱,规避了资本约束等监管要求,部分投向限制性领域,《指导意见》规定,这类资产应当遵守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有关限额管理、风险准备金要求、流动性管理等监管标准,避免其沦为变相的信贷业务,减少影子银行风险。 防范流动性风险明禁资金池 据介绍,部分金融机构在开展资管业务的过程中,通过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的方式,对募集资金进行资金池运作。在这种运作模式下,多只资管产品对应多项资产,每只产品的预期收益来自哪些资产无法辨识,风险也难以衡量。同时,将募集的低价、短期资金投放到长期的债权或者股权项目,加大了资管产品的流动性风险,一旦难以募集到后续资金,容易发生流动性紧张。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益阳一男子自吹海归“硕士”中央有关系骗走他人20万 04-18
- 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 10-18
- 中纪委查内鬼 网友:承认衙门无净土反赢得信任 05-22
- 落寞的保税店:火爆时涌现开店潮 如今瘦身退市 04-25
- 开假银行的“董事长”栽了 12-24
- 面对身边虐童行为 别做幕后推手 09-16
- 日本8月份核心机械订货继续上升 10-11
- 简单地撤销地震局并不明智 03-05
-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对杨家才立案侦查 09-05
- 工程非法分包层层转包是欠薪主要原因 12-19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