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新闻中心 >

贵州毕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成脱贫攻坚“加速器”

2017-11-13 13:22来源: 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新华社贵阳11月12日电(记者杨洪涛 骆飞)今年4月以来,贵州毕节市探索建立脱贫攻坚讲习所,市、县、乡领导干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带头当讲师,通过“讲议”“学习”等形式,宣传扶贫政策和农村发展举措,在助推脱贫攻坚的同时,密切了党群关系,成为党建的一个有效载体。
  今年4月,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动员组织广大基层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毕节市委提出“每个县(区)都要办好脱贫攻坚讲习所”,县、乡党委书记要上讲堂,把脱贫攻坚要义讲清楚、讲明白,真正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
  “要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必须要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培训群众、造福群众。”威宁县委组织部长王方杰说,威宁县地处乌蒙山区腹地,2016年底还有294个贫困村未出列,4.16万户16.9万人未脱贫。4月14日,威宁县率先挂牌成立脱贫攻坚讲习所。随后,毕节市其他县区也陆续组建脱贫攻坚讲习所。
  “大家算算账,种1亩玉米,除去成本,纯收入也就两三百元。咱这生态好,要是种蔬菜,一亩收入就能达到五六千元,要是种猕猴桃收入更高。所以,要脱贫,咱们这还得搞产业调整。”10月25日,在纳雍县骔岭镇坪箐村讲习所,骔岭镇党委书记李践给村民们讲习时说。
  半年多来,类似的讲习在毕节市各地随处可见,讲习所已经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推手。
  “讲习所里学,满肚子方法”,黔西县杜鹃街道办事处大兴社区居民陶先伦说,讲习所用老百姓看得见、听得懂的方法讲,听了收获很大,现在慢慢学会了大葱、香菜、大头菜的种植技术,收入比种玉米翻了几番。
  威宁县石门乡观音山社区居民陈大春,以前对中药材种植技术不太了解,通过讲习所培训后,种植技术得到提升,1亩中药材收入增收2000多元。
  在实践中,毕节市脱贫攻坚讲习所的运行机制逐渐完善。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介绍,目前全市已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度、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能说会讲的讲习员队伍。根据讲习需要,师资分为“政策讲习员”“技术讲习员”“文明讲习员”三类。
  其中,“政策讲习员”由市、县、乡、村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组成;“技术讲习员”由社会各界技术专家、农技能人、致富带头人组成;“文明讲习员”由各级乡贤榜样、法治先锋、文明标兵、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等组成。
  讲习内容上,主要围绕紧跟时事大政热点、紧扣农民需求、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等开展。一是讲清楚党的相关会议精神;二是讲清楚扶贫、教育、医疗等惠民政策;三是采取“群众点单、讲习员配菜”方式,根据群众需求讲习;四是讲授农村实用技术。
  讲习方式上,通过固定场所“课堂讲习”、流动场所“灵活讲习”、互联网平台“云上讲习”等多种方式开展。
  目前,毕节市已成立县、乡、村级讲习所3896个,累计开展培训1.8万场,培训干部群众200多万人次。讲习所不但助推了脱贫攻坚,而且架起了干部群众的“连心桥”。
  “通过讲习,我们村实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威宁县石门乡年丰村党支部书记陈大明说,以前经常有村民怀疑村干部“贪污”上级的政策、资金,现在讲习所搭建起干部与群众的交流平台,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了。
  “讲习所让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改变了原来‘乡热、村冷、组淡、户散’的状况。”威宁县石门乡党委书记马仲华说。(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