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当外国人遇上“双十一”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2017-11-11 13:26来源: 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汤阳 刘美子 水金辰)网购——让世界惊叹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当“双十一”购物节来临,那些在华学习生活的外国人准备好了吗?
  “我在淘宝上看中了一件大衣,现在就看‘双十一’活动力度有多大,会不会打折。”正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俄罗斯姑娘娜塔莉亚,用一口流利的汉语笑着告诉记者。
  从2010年大学毕业回国,到今年考取人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虽然有两次来华求学的经验,但“双十一”对娜塔莉亚来说,还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以前大家都是去逛商场,这次来发现大家都等着在网上‘抢’东西。”她说。
  临近“双十一”,巴基斯坦留学生阿芙沙尔将早已选好的食品、孩子的玩具、衣物、家里需要添置的冬被以及电子产品放进购物车。去年因为不熟悉规则抢购失利,今年他决定吸取教训,提前选好商品支付定金。
  “去年听朋友说‘双十一’会有很多的折扣,可是等我去买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售完了,后来我才知道大家都是在凌晨抢购,听起来真的很疯狂。”阿芙沙尔说起来去年的事情,言语之间还透出几分遗憾。
  他告诉记者,在巴基斯坦只有首都才有比较便利的网购条件,但是在中国,网络成为身边朋友们购物的主要渠道。“在网上,你几乎可以买到任何想买的东西,我虽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但在合肥也可以买到正宗的巴基斯坦大米。”阿芙沙尔说。
  加拿大人卡迪夫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还娶了一位中国太太,在他看来,“双十一”是个“爱恨交织”的日子,他笑称自己的太太也是一位资深“剁手族”。
  “平时我自己从网上买东西不多,都是我太太在负责。去年‘双十一’我们买了很多东西,今年准备买些咖啡和罐头。”对于“双十一”从“光棍节”演变成为现在的购物节,卡迪夫觉得非常有趣,他觉得这反映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成长。
  相比前面几位“菜鸟级”选手,来自巴基斯坦的亚斯明才是真正的“资深买家”。去年“双十一”,她就抢购了一些手表、首饰、箱包、茶叶等带回国,分给家人朋友,很受好评。
  “我和我先生都是留学生,网购最大的吸引力还是在价格上,其次是物流、质保等服务。但说实话,有时候实际收到的物品和想象中相比还是有些差距。”亚斯明说,目前她家每月要从网上购买4000元人民币左右的商品,占家庭消费比例的80%。
  尽管如此,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烧脑的“双十一”规则还是让她感到有些头疼。“对于我们来说,不太能理解这些复杂的规则,APP看起来有些眼花缭乱,比如优惠券的领取和使用等。”亚斯明表示。
  有人跃跃欲试,也有人理性克制。爱吃包子、炒饭和牛肉面的美国小伙子霍顿,目前是合肥一所中学的专职外教。在他看来,虽然网购是一种让人惊叹的发明,但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买东西。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很爱这里。我觉得中国生活比美国更便捷,比如共享单车、支付宝,太惊人了。平时我会在淘宝上买些日用品和实体店里找不到的东西,价格很便宜、收货也很快。但是这段时间我没什么需要的,应该不会买。”霍顿说。
  同样保持理性的,还有来自美国的留学生托尼。虽然平时也会从网上买东西,但他觉得,网购的初衷应该是为了让生活更便捷,让人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工作、休闲、陪伴家人。“中国的‘双十一’和美国的‘黑色星期五’购物节有些相像。我想对那些疯狂购物的人说‘请冷静些’。”(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