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前沿 >

“网红学院”:高校教育和商业培训界限不能模糊(2)

2017-11-05 14:25来源: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冷静看待校企合作办学的新与奇
  与网络舆论相比,面对“网红学院”,教育界人士表现出更多的审慎态度,也更关注这一现象背后的现实意义。
  “网红不是学院,不是专业,只是一种培训。”熊丙奇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这种培训在大学里很常见,比如说主持人培训、计算机培训等。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这个学校把常规的培训与‘网红’这个有争议的名词联系在了一起。”
  “这样的培训项目,只要公开透明面向所有学生,学生自主选择,就不该过度解读。办学中注意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即可。”熊丙奇认为,“网红学院”的出现似乎带有一点炒作的嫌疑。
  的确,在此之前,国内已经出现过类似的网络培训课程。早在2009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率先开设创业班,引导学生在各大电商平台经营网店,学校开设的电商网络模特班,课程除了形体,还涉及走秀、表演和摄影,该学校也因此被媒体冠以“网红制造流水线”的名号。2016年,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为该校14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专门开设了类似“网红主播”的课程,但是在课表上,这门课的名称是“新媒体节目制作”。
  “不可否认的是,在就业选择多样化的今天,要允许学校进行探索,而且有不少学校的探索是成功的。换言之,如果‘网红’能够成长并影响其他产业,它的未来发展是有潜力的,那么,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舆论就应该给学校一点空间,让它们摸着石头过河。”程方平建议。(记者 练玉春 通讯员 王榕 楚洋)(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