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前沿 >

专家剖析:保健品欺诈营销毒瘤如何彻底铲除

2017-11-03 13:28来源: 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保健品欺诈营销毒瘤如何彻底铲除
  近日,据广东省广州市警方通报,警方打掉一个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在广州多个网络诈骗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111名,涉案金额达1000多万元,被骗事主过万人。
  警方表示,经审查,该诈骗团伙以“广州骐某商品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享某生物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名义,在内部设置经理、主管、组长、组员、后勤等职级人员,每个主管管理一个业务小组,每个小组约有10多名成员,他们在微信社交平台上以推销保健品为名行骗。
  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问题由来已久,如何铲除这一毒瘤?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有关专家。
  努力提升老年人辨别能力
  不久前,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工商总局等9部门,召开了全国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毕井泉表示,当前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突出,社会反映强烈,老百姓深恶痛绝。各部门要把最严厉处罚落到实处,彻底整治食品、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
  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为何屡禁不止?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都比较注重自己的健康,手里也有一些闲钱,不少老人既有意愿又有能力去购买保健品,由此撑起了保健品市场。”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说,除此之外,有些老人比较寂寞,有些老人知识更新换代没有跟上,容易成为保健品营销的主要目标。
  保健品行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营销。
  “很多保健品营销固定的套路是,先打亲情牌,让老年人在心理、情感上产生依赖。之后再打优惠牌,老年人都愿意得到一些实惠,诸如买一送一、免费旅游等。最后打疗效牌,一边吓唬一边吹嘘,让老年人心甘情愿为保健品买单。”朱毅说,现在保健品针对老年人的营销可以称之为欺负式营销、诈骗式营销、洗劫式营销,现在一个新的趋势就是,这种营销方式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面向城市老人,而是开始向农村老人渗透,保健品营销下乡,这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
  今年3月,山东省青岛市一位老人离家出走后身亡,他在遗书中写道,“××集团坑死我,从去年至今硬骗我买了6万余元保健品,说让我和老伴可到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地方旅游,至今一个地方也没去,产品也没拿到多少”。
  “保健品营销之所以会涉及返现乃至营销,是因为为了扩大销路挣钱而无所不用其极,人们能想到或者不能想到的办法,都使出来了。老年人的辨别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受害最深。”朱毅说。
  加强科普宣传丰富群众知识
  毕井泉指出,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满意不满意,本质上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问题,是关系人心向背的问题。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是长期存在的顽疾,受害的是一些老人、病人,社会反映强烈,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整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是一项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治任务。整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的要求落到实处。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前景确实不错。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保健品行业的规模仅有1131亿元,去年保健品行业规模达到了2644亿元。近几年来,中国保健品行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预计2017年保健品规模将到达2927亿元。
  “保健品行业很早就已经非常依赖广告营销,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欺诈营销盛行。过去,保健品最大的问题存在于生产流程,比如非法添加等,现在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但欺诈营销无疑是最为突出的问题,采用一些灰色的方式营销,钻监管的空子,比如小广告、召集目标顾客开会,或者不在固定场所销售,而是现场售卖、上门推销。”朱毅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