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代表:让法治信仰植根于灵魂深处
2000多年前,《韩非子·有度》中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 韩非子的法治愿景,正穿越千年悠悠岁月,在神州大地上成为现实。 长达68页、3万多字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4个字,仅出现过一次,却关乎民族未来——法治素养。 十九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指出,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它不仅需要人人守法,而且需要人人用法并捍卫法治。 “如果人们都能牺牲一己私利而自觉守法,为他人合法权利而积极主动地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宁可克服巨大困难也要在法律范围内推动改革发展、维护稳定,即广大公民尤其是关键少数,具有极强的规则意识、具有屈己而不屈法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法治素养、法治已成为一种普遍接受并自觉践行的文化的时候,法治国家才可能建成。”江必新今天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下,报告提出了“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的要求。 对此,江必新说,知道有什么权利义务,知道哪些合法违法,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法治素养的提升。“法治素养,不仅外延比法治知识更宽,而且内涵要丰富得多。” 江必新透露,他本人正在牵头主编一套法治素养丛书,根据新时代法治素养养成和法治宣传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将读者分为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公民、青少年、企事业经营人员五个群体,并为每一个群体量身定做一本辅导读本。 十九大代表、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苏军说,“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也是十九大报告关于法治宣传内容进一步明确的表述。 “这个新提法、新要求,是有渊源的。”张苏军说,多年前,在进行全民普法时,通常提的是“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把“学法”放在最前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尊法”提到首位,明确要“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强调从内心尊崇、敬畏、信仰法律,无疑是更高的要求。”张苏军认为,提升全民族的法治素养,要和尊法紧紧联系在一起,真正形成尊崇法律、敬仰法律的风气。 要达到这个目标,全民普法要有新的具体的举措。张苏军认为,要特别在法治文化上多下功夫。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张苏军说,这就意味着,要把法治文化建设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发挥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用新时代法治文化的力量,去涵养法治信仰,这也应是下一步法治宣传的一个着力点。”张苏军建议,用好现代化手段传播法治文化,用足文艺作品潜移默化渗透的优势,诠释好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 “尤其要针对青少年,探索使用新的传播手段,比如,可以通过VR、人工智能等形式,立体直观展现法治场景,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创造出更加有效的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的新载体。”张苏军说。 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张苏军认为,可以通过这一组织保证,更好地协调普法宣传和国民教育相结合,协调普法工作和各个行业规范要求相结合,使普法工作能够有明确的工作要求,有具体的考核标准,使“软任务”逐步硬起来。 十九大代表、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说,“六五”普法主要强调普及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而现在,在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弘扬法治精神,积极引导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高速公路收费能降吗?交通部:不具备降费空间 08-01
- 第50名"百名红通人员"周骥阳被公诉 当庭认罪 12-10
- 和布克赛尔县法院与公安机关建立执行联动机制 05-17
- 彝良:合伙人散伙就上法庭 皆因不结算惹的祸 11-07
- 外汇局:严打以创新为名的各类外汇违法犯罪行为 02-05
- 俞正声参加新疆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夺取新时代 10-19
- 陶凯元会见欧盟普通法院院长积家 03-17
- 零容忍!天津一盘踞繁华商圈恶势力团伙成员被判刑 07-08
- 情侣开车途中吵架,女友开门跳车身亡!法院这样判 10-27
- “今日焦点网”、“社会焦点网”等11个网站被查处 09-10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