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高层动态 >

凝聚全党意志 不负历史担当——党和国家领导人当选十九大代表纪(2)

2017-10-04 18:13来源: 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深化改革快马加鞭,公平正义深入人心,党风政风为之一清。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亿万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感受着更多的获得感和正能量。
  一张张选票,寄托着全党同志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期待,寄托着全国各族人民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96年的奋斗历史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近五年的实践探索证明,只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着眼大局的战略考量——党和国家领导人参选单位的安排蕴含深意
  “当前,贵州正处于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参选,这是全省广大党员的光荣,是对贵州各级党组织的极大信任,是对贵州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是对贵州脱贫攻坚的巨大激励。”在贵州党代会的现场,投下庄严一票的贵州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宁代表说。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在贵州参加十九大代表的选举?选举结束后,境内外媒体对此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解读。罗宁代表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的关键。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当选十九大代表,到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当选十九大代表,仔细梳理他们的参选单位:
  有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云南、湖南;
  有“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广西、陕西;
  有边疆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内蒙古、新疆。
  与以往多在原籍、曾经工作地或工作单位参选的情况不同,这次十九大代表选举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参选单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细微之处见深意。
  这样的变化,蕴含着党中央深刻的政治考量——
  201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代表选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规定。根据党内有关规定和《通知》精神,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的中共党员,由中央提名为十九大代表候选人,分别参加有关选举单位的选举。
  根据党中央新精神新要求,这次十九大代表选举,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参选有关工作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有关单位参选并参加十九大分团讨论,应体现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有利于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联系党员群众、听取意见,展现新的作风和形象。
  这样的变化,释放出强烈的政治信号——
  根据党中央新精神新要求,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带头到脱贫攻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点实施省份参选,为领导干部作出表率,树好导向。
  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九大代表选举,除兼任省市党委书记或其他选举单位工委(党委)书记的领导同志在所在省市或担任工委(党委)书记的选举单位参选、少数民族领导同志一般在有关民族自治区参选外,党和国家领导人原则上不在原籍、曾经工作地或曾经工作单位参选。
  这样的变化,彰显了鲜明的政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深入、持续改进党的作风,从严、从实管理监督干部,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推动党内政治生态不断改善、持续向好。
  “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带头到西部欠发达、脱贫攻坚任务重、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参选,为全党树立了标杆,为推动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引领之效。”中央党校教授祝灵君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