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姜妍:让乙烯工业跳动一颗“中国心”

2017-10-02 21:36来源: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新华社沈阳10月1日电 题:姜妍:让乙烯工业跳动一颗“中国心”
  新华社记者彭卓
  披肩黑发,珍珠耳钉,5厘米高跟鞋。远处走来的她,温柔优雅,面带微笑,深蓝色工厂制服略显肥大,笼罩着娇小身材。
  这身常年穿在身上的工服,如同第二层皮肤,记录着她为国产乙烯压缩机的付出,也见证她为乙烯工业装上了一颗“中国心”。
  她,在几十米的钢铁巨龙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设计神话;她,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姜妍。
  乙烯的“中国心”,跳动
  乙烯,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世界产量最大的化学品之一,组成了70%以上的石化产品,其产量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乙烯压缩机,堪称乙烯工业的“心脏”,百万吨乙烯压缩机更代表石化装备最高水平。长期以来,大型乙烯压缩机的设计制造技术被少数几个国家垄断。打破这一垄断僵局的,就是姜妍。
  这个外表看似柔弱的女性,曾主导设计出我国第一台45万吨乙烯压缩机;2011年,她带领团队成员,成功推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的百万吨乙烯压缩机。
  “压缩机国产化之前,国外企业即使漫天要价,我们也只能无奈接受。之前多少次技术交流时,外商态度傲慢,我们想看一眼国外机组结构却被要求回避。”回忆往事,姜妍无限感慨。
  2006年,姜妍领命百万吨乙烯压缩机国产化设计重任,就此成了“空中飞人”。她奔波于国内各大炼化厂采集数据,戴着安全帽爬到几十米高的进口乙烯装置操作台,只为看一眼同类产品的外观结构。
  没出差时,她挑灯夜战,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抱着厚厚的外文原版资料“硬啃”,300多份图纸小山般堆满工作台,电脑屏幕上数据密布排列,一旁的饭菜从温热到冰冷,也顾不上吃几口。
  近5年的呕心沥血,2011年2月28日,我国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在沈鼓集团总装车间试车成功。“如果说,沈鼓是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与国外竞争的‘国家砝码’,那姜妍就是不折不扣的‘国宝’!”沈鼓集团时任董事长苏永强激动地竖起大拇指。
  大国工匠的心,很静
  在姜妍心中,所谓“大国工匠”,就要“坐得住板凳,盯得住电脑”。
  1997年大学本科毕业进入沈鼓集团的姜妍,起初做辅机等静设备,是压缩机等动设备的“门外汉”。转向动设备研究后,凭借一腔热血和惊人毅力,她化身前辈师傅的“小跟班”,认真记录、琢磨每个细节,整理出厚厚一本工作备忘手册。
  手不释卷、以书为伴的姜妍,在女儿两岁时考上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以夯实理论基础。毕业答辩时,不少辅导过她的老师感慨:“姜妍不是理论功底最深的,却是学习态度最好的。”
  姜妍的设计团队多为80后、90后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活力四射却不显浮夸,踏实、勤奋成为他们的行事箴言。“做事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太快,有一天会觉得自己很空。”姜妍说。
  “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脸,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在团队成员看来,姜妍分享给大家的这句话,正是其真实的写照。“姜姐了解每个成员的特质和潜力,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关照生活起居,暖气不足她给送电热炉,小年夜时给值班同志送饺子、炒菜。”设计团队员工兰鑫说。
  “我不算聪明,更不是什么天才,只是要对得起这份工作,挑得起肩上的担子。”这,就是姜妍信奉的质朴箴言。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