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参”花怒放——“全国省级党报总编看吉林”活动走进抚
初秋的长白山,已是层林尽染。 9月20日,参加“全国省级党报总编看吉林”活动的各省级党报总编辑和编辑记者,以及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记者走进“人参之乡”抚松,探索“百草之王”的奥秘,感受原汁原味的人参文化。 走进气势恢宏、造型现代的野山参博物馆大楼,栩栩如生的木雕参王像、大型根艺“人参姑娘”、具有百年历史的放山工具,深深吸引了嘉宾们。大家通过图片展览、实物展示和讲解员讲解,深入了解了人参的历史发展、价值应用和采参习俗。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特色一方魂。”站在博物馆的展板前,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文字,内蒙古日报社编委、总编室主任杨佐坤被历史悠久的人参文化深深吸引。“真没想到,抚松县采挖野山参的历史已有千年之久,全国85%的野山参产自抚松,不愧是中国人参之乡!” 据省参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进“长白山人参”这一亮丽名片,吉林省对其品牌建设、产业政策、产品功效,人参文化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挖掘,使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今年,“长白山人参”品牌入围中国农产品网络品牌50强;在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上,“长白山人参”获得“中国商标金奖”提名,成为唯一入围该奖项的吉林品牌。 走出博物馆,嘉宾们漫步在2000余米的环形步道上,高大的乔木随处可见,清澈的河水在这里静静流淌。步道三分之二的路程是在次生林中穿行,林下有景区繁育的野山参、灵芝、天麻等名贵中药材,还有养殖的梅花鹿等,另外三分之一是在鹿鸣河畔的原始森林中穿行。 “吉林和海南在祖国的一南一北,有着迥异的自然风光,但却秉持着相同的生态环保意识。今天我见到了独具特色的长白山自然风光,感觉这里不单是一处旅游胜地,更体现了吉林省对长白山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海南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吴卓发出由衷的赞叹。 “快来啊!老把头要开始放山了!”工作人员喊了一句,嘉宾们满怀好奇,紧跟老把头的步伐。长白山地区把进深山老林寻找、采挖野山参称为“放山”,把放山人称为“把头”。2008年6月,长白山采参习俗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祭拜“老爷府”、喊山、拴“棒槌”锁、打火堆、“插花”“砍兆头”、下山……千百年来流传的采参习俗,生动展现在嘉宾面前。 “过去只知道人参是一种药材,今天通过参观博物馆、体验‘放山’过程,深刻领略了人参文化的魅力。人参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展现了中华民族杰出的文化创造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陕西日报传媒网新闻总监任虎鹏说。 伴随着震天的锣鼓、欢快的舞蹈、嘹亮的歌声,“首届长白山人参文化节——抚松长白山开秤节”拉开帷幕。在每年白露期间是野山参下山的时候,放山人都要把采到的野山参集中到一起,推举出德高望重的人,对下山的野山参进行评价论值,宣告野山参交易开始,俗称“开秤”。 |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