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杨凌农业高新区:播“新种” 育“壮苗”(2)
农业不仅靠天,更要靠“云”。“杨凌农业云”是杨凌示范区依托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打造的集农产品电商平台、现代农庄集群线上服务平台、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村土地确权平台、职业农民培训信息服务平台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数据平台。 杨凌云服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宁亮说,“农业云”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快速获取供求、价格等各类信息,并作出准确决策,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农民生产不再盲目,销售也更加科学化。 杨凌还通过物联网技术,用工业化理念经营现代农业,给农业安上了“千里眼”。走进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智能温室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盒子。陕西瑞天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天玉介绍,小盒子学名叫无线传感器网络汇聚节点,通过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大棚内的农作物生长环境指数,并将这些信息数据采集汇总到农业专家的电脑里,专家足不出户就能实时对农作物进行诊断。 培育“丝路”新“农人” 9月3日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金乐天很快就办好了入学手续,正式成为该校资源环境学院的博士生。 金乐天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教育交流的受益者,也是杨凌农业高新区农业新技术“走出去”的参与者。2016年7月,中国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为沿线各国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作为多所著名农业高校的所在地,杨凌农业高新区已成为“一带一路”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重镇。 去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丝路沿线12个国家的5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杨凌共同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目前已有500多名外国留学生在这里求学,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有196人。 如今,杨凌不仅培养学生,还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郭建树说,在商务部、科技部的支持下,杨凌成立了中国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这项主要面对发展中国家和丝路沿线国家的培训,迄今已举办77期,累计为100多个国家培训了包括30位农业部长在内的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1890人。(责任编辑:韩佳欣) |
- 上一篇:粮改饲,改出了什么?
- 下一篇:守好生态红线 推动绿色发展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