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时评:治理骚扰电话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新华社南京8月25日电 题:治理骚扰电话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新华社记者 陆华东、郑生竹 近日,南京一家30人的电话销售公司一天竟能拨出24000通骚扰电话的报道让骚扰电话的生产链条浮出水面,凸显骚扰电话的猖獗,也警示我们加强治理的紧迫性。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入研究相关治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从根本上尽快解决垃圾信息扰民问题。 为赚取“可观”的电话费,某些运营商不仅积极给各类电销公司提供优惠套餐,对异常号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帮助电销公司“复活”被骚扰软件拦截的号码。这种做法导致的电信诈骗、个人信息泄露还严重威胁到百姓人身和财产安全。打击骚扰电话已经成为个人权利保护、维护市场秩序的一个紧迫需求。 关键时刻需要监管部门“亮剑”。近年来,工信部等相关主管部门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完善政策制度、提升技术手段、加大惩处力度和强化社会监督,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骚扰电话、垃圾信息蔓延态势,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有所提升。 然而,铲除骚扰电话并非一日之功,难点、堵点犹存。例如,骚扰电话如何界定,执法适用何类条款,从短信到语音“按下葫芦浮起瓢”如何避免,监管责任如何明确等问题都需逐个击破。 治理骚扰电话已进入深水区,推动源头治理,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加快通信网络不良语音信息判定标准、电信网络不良和诈骗语音处置技术能力要求等行业标准的编制,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界定骚扰电话的定义和处罚标准等。 铲除骚扰电话“牛皮癣”还需多方合作,斩断利益链条。运营商要舍得电话费的诱惑,不折不扣推进手机实名制管理,彻底掐灭某些电销公司“你投诉标记,我注销换号”的侥幸心理。工商部门也可加大对地产、金融、教育培训等市场主体广告行为的市场监管。 骚扰电话并非我国独有,置身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许多国家面对挑战。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了比较有效的治理骚扰电话的谢绝来电机制,相关部门不妨加以借鉴。多管齐下斩断骚扰电话利益链,彻底铲除骚扰电话“牛皮癣”。(责任编辑:韩佳欣) |
- 简单地撤销地震局并不明智 03-05
- 工程非法分包层层转包是欠薪主要原因 12-19
- 益阳一男子自吹海归“硕士”中央有关系骗走他人20万 04-18
- 面对身边虐童行为 别做幕后推手 09-16
- 中纪委查内鬼 网友:承认衙门无净土反赢得信任 05-22
- 日本8月份核心机械订货继续上升 10-11
- 落寞的保税店:火爆时涌现开店潮 如今瘦身退市 04-25
-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对杨家才立案侦查 09-05
- 开假银行的“董事长”栽了 12-24
- 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