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困村为何吸引272人户籍“非转农”
新华社南昌8月18日电题:昔日贫困村为何吸引272人户籍“非转农” 新华社记者刘健、胡锦武、余贤红 江西抚州市东乡区岗上积镇东源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两年,这个村却有272人主动要求把户籍“非转农”。 “凤还巢”动力有二,一是新农村建设后,村庄环境大变样,产业有发展;二是农村户口“含金量”在提升。东源村现象并非个案,近一年仅东乡区就有2521人户籍返乡。 江西省社科院院长梁勇认为:“从昔日单向的‘农转非’,到如今双向的城乡户籍互转,说明城乡鸿沟在进一步填平,城乡间‘人’这一要素的流动更加畅通。” 不少在城里住了好些年的人,纷纷要求把户口迁回来。村支书饶文辉告诉记者:“还不断有人提出回乡要求。为啥?还是村里有了吸引力!” 修旧如旧的老宅、干净整洁的路面、整饬一新的休闲广场、小公园……这个白墙黛瓦的村庄让人心生“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感慨。一片偌大的莲藕种植基地、百香果大棚基地、肉鸡养殖基地、垂钓基地,吸引了当地数百人就业。 昔日东源村常年大雨成灾,最严重时3000多亩地有2000多亩被淹;饮用水水质差,大病发生率一度高达千分之七,外出谋生成为大多数村民的选择。近年政府从群众的关切入手,实施饮水工程,496户村民喝上了自来水。同时,更新提灌站设备,消除水患,修建乡村公路……近两年来,东源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达500万元,去年第三方对东源村脱贫情况调查中,各项指标全部过关。 基础设施的提升,提升了农村户口的“含金量”。年近六旬的余文辉掰着手指头,说了一大串村里的好:“村里有公园、藕塘、休闲广场,还有村卫生所,村里给年纪大的孤寡老人发健康腕表动态监测,村里重建了村小,孙子辈上学很方便……” 比余文辉年轻的村民看重致富机会。他们或选择自己创业,或直接在本村就业。45岁的村民饶贵虎常年在外打工,2000年他费了不小力气将儿子户口迁往县城,两年前又重新迁回来。 他说:“在城里工地上一天也就挣百八十块钱,现在路修好了,在家种蔬菜可以直供市区,光2月份就挣了两三万元。儿子也打算留在村里搞养殖。” 有的村民看准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47岁的饶中华曾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从事工艺品展销,这两年也回到村里。他分析说:“村子离市区不过一二十公里,搞农家乐有赚头!” 东源村3020人,耕地面积3356亩,人多地少,户籍“返乡”必然在村民之间引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调整。 饶文辉说,由于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村民把户籍迁回本村,需经村小组全体户主签字同意,且只面向本村居民。在涉及土地分配问题上,东源村采取各村小组先在内部进行充分讨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订立“进出田公约”。 饶文辉说:“只要充分尊重村民意见,办法总比困难多。”(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