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整寨易地扶贫搬迁7600多个极贫村寨
新华社贵阳8月17日电(记者 杨洪涛)随着最后一根房梁的倒塌,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瞬间成了一片废墟。 回想起2016年7月9日这一天的情景,贵州省贵定县云雾镇关口村破瓦组腰箩滩寨村民岑明富和全体村民注定会铭记。 岑明富的老家腰箩滩寨四面环山,距离云雾镇政府约26公里,一直到2008年寨子里才通上电,有时电压还不稳定。 2015年,寨子里才修通了一条毛路,但村民们外出办事为了少走10公里的山路,依然需要划船过河,遇到河水上涨十分危险。寨子里曾住着8户40人,其中有32人是贫困人口。 回想起往事,岑明富十分辛酸。 “老家耕地少,只能上山砍柴、烧炭、开荒、种包谷。”他说,寨子里的人也不想这样,“但除此之外,找不到别的活路”。 他算账说,早些年1个壮劳力每年要砍掉10多亩山林,即使这样砍柴烧炭换来的钱,依然不能摆脱贫困。寨子周围反而变得“千疮百孔”——到处是砍柴留下的荒坡、烧炭用的小土窑。久而久之,寨里人多了一个“卖炭翁”的名号。 “祖祖辈辈想搬出大山,都没能实现,易地移民政策终于彻底帮我们走出来了。”岑明富说。 为加快像腰箩滩这样极贫村寨的脱贫步伐,贵州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先后组织12万人次,进行三轮自下而上的全面排查,精准识别出全省“十三五”搬迁对象162.5万人。 其中,将对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实施整体搬迁。初步统计,贵州符合这样条件的自然村寨有7654个。 腰箩滩寨在整体搬迁之列。按照云雾镇规划,腰箩滩寨全寨8户人家要整体搬迁到云雾镇政府旁的云寨安置点。 腰箩滩寨人虽然明白外面的“金窝”“银窝”肯定比老家的“穷窝”好,但“搬出去吃什么”成为他们最大的担忧。 贵定县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陈前波说,老年人的顾虑最大,一开始就是不愿搬,有的还说“就是死也要死在老屋里”。经过县、乡、村各级扶贫干部反复做思想工作,提供特惠贷、在乡镇提供就业岗位等政策,他们最终同意搬迁。 搬出深山的岑明富,如今住进了三室两厅一厨一卫的房子,冰箱、洗衣机等家具电器一应俱全,跟城里人生活基本没啥区别。 “我去年种了5亩西瓜,纯收入就有4万多元。”岑明富说,现在和老乡一起搞蔬菜、水果批发生意,收入比在老家高了五六倍。 按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规定,搬迁时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的,每人奖励1.5万元用于住房建设,旧房地基或复垦、或复绿。 “复垦、复绿就是为了还以前毁林欠下的债。”陈前波说,经过1年多的恢复,腰箩滩寨及周边“和尚坡”的林木逐渐长大,人类活动大量减少,这个寨子所在地与周边的山林逐渐融为一体,就像从地图上“消失”一样。 据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整体搬迁自然村寨4188个,实际搬迁入住43.16万人,户均实现就业1.56人。 “搬迁到城镇的已经走上致富道路,从农村搬到农村的不少人面貌依旧。”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办公室副主任朱晓焰说,过去15年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已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今后贵州还将继续坚持城镇集中安置。 “搬出大山来到城镇,需要有个适应期。但只要勤快,肯定能过上好日子,并且会越来越好!”岑明富说。(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