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壁明珠”石河子种出高产水稻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10日电(记者李志浩、顾煜)在有着“戈壁明珠”美誉、气候干燥少雨的新疆石河子,一片200亩的旱田里齐腰高的水稻郁郁葱葱,田间却无垄无畦也无水,初看让人误以为是麦田。低着头的饱满稻穗,提醒着人们即将到来的高产。这片稻田就是由新疆天业节水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
隐藏在稻秆根部的是一块块地膜,每块地膜下都铺着3根输水软管,有若毛细血管,覆盖12行的水稻。这一膜的阻隔,将蒸汽留在土里,水肥则滴灌到根。
“在我们研发出这套技术之前,石河子从来都没有种植过水稻,气候根本不适合。”地处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年降雨量仅180-27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000-1500毫米,干旱是田间的常态。“但现在我们的水稻平均亩产能够达到600公斤,高产段可达830公斤,均高于全国平均亩产。”新疆天业农业研究所的陈伊峰说。膜下滴灌水稻技术的应用使当地摆脱了气候的限制,“无中生有”地种上了水稻。
这项于2011年获得国家专利的“膜下滴灌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方法”,可谓彻底改变了水稻种植的“水作”传统,全生育期无水层、不起垄,灌溉用水从2000方/亩降到600—700方/亩,节水60%以上。尤其是直播技术的应用,让农户免去育苗和插秧之苦,开动膜下滴灌播种机,播种、铺膜、铺滴灌带一次完成,生产成本每亩降低178元,土地利用率提升了10%。
此外,在新疆著名的“一白一红”经济作物——棉花与番茄种植灌溉技术中,石河子采用滴灌丸粒化直播种植与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有效提高了产量,还减少了虫害。
“番茄采用滴灌丸粒化直播种植技术后,产量为8—9吨,比起常规种植,每亩收益提高50%左右。”项目负责人银永安介绍。“水肥一体化施肥装备系统”则可将肥料如同油料一样运送到农户地里,确保加肥的精准和均匀,实现资源共享。
“在我们石河子,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片田地不用膜下滴灌技术的,我们的水肥一体化也做得很好。”天业节水的陈林介绍。上周日,代表着国内微灌领域最高学术水准的全国微灌大会刚刚在石河子落幕,如今起源于这个城市的膜下滴灌技术,已经应用在全国多地,大面积应用于40余种作物种植。根据新疆天业集团测算,膜下滴灌技术帮助主要大田作物平均增产30%以上。(责任编辑:韩佳欣) |
- 上一篇:山东莘县有张“蔬菜地图”
- 下一篇:甘肃灵台:3年推广8万亩优质冬小麦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