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两稳三进”(2)

2017-07-17 18:32来源:经济日报浏览:手机版

  改革改得对不对,市场说了算。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使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进口量大幅减少;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明显提振,奶粉进口步伐放缓。总体看,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向好趋势不断巩固。

 

  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的原因,离不开政策和主体两方面因素。政策方面,有关部门完善调控政策,推动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持基本稳定,落实玉米“市场化收购+补贴”改革,探索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试点,建立重要农产品供需平衡表制度。农业的沃土遇到了金融的雨露,多部门创新金融政策,组建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推动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启动“保险+期货”试点,推动将旱灾、疫病全面纳入保险范围。

 

  主体方面,伴随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推进,新型农业主体成为生力军,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8.8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6.1%,范围扩展到农牧渔各行业、产加销各领域,带动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农业龙头企业13万家,辐射种植基地占全国农作物面积的六成,带动畜禽饲养量占全国的2/3以上;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1400万,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引领力量。

 

  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有良好开局,但离调优调高调到位还有很大差距,市场供需不匹配、农牧结合不紧、种养循环不畅、产业链条不长、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农民改变种养习惯也面临资金、技术、人才制约,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存在“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问题。

 

  农业是经济社会全局的基本盘,农业稳住了,大局才能稳定。因此,下半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把“稳”作为基础,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稳定农民增收,从而稳住农业农村基本面;把“进”作为方向,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农村改革等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要努力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