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贱伤农” 怪圈如何走出(3)
以产定收,变“死”工资为“活”收益。在产联式合作社模式中,个人收益和产业收益直接挂钩,农民是土地真正的主人。花天坝村李兴金2016年种植黑玉米3.5亩,获得收入1.03万元。他说:“以前流转了土地,我们干多干少收入一个样,现在各人负责自家的地,干多得多,当然积极了。”
产业链延伸,收益提高。过去种地不赚钱,主要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产联式合作社注重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农民分享到增值收益。蓬莱镇的生态黑猪养殖项目,企业与农户按3∶7出资购买黑猪幼崽,农户按标准进行饲养,按本地生猪市场价每斤上浮10多元卖给企业。企业依托质量优良、渠道稳定的产品供应,发展特色有机肉制品,年销售收入突破70万元,实现了效益双赢。
两粒“定心丸”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一是提前预支。一些乡镇以土地流转金为基数,折价先期预付给农民,待丰收后再扣减。金竹村发展药瓜产业,就由企业与村集体共同出资33.2万元,向农户预支了红利。二是兜底保障。在政策性保险及商业农险基础上,设立产业发展保障基金,与农户签订保障协议,一旦因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造成经营亏损时,由保障基金对农户进行生产补贴,避免因灾致贫。
如今在大英县农村,种地逐渐成为体面的职业。金竹村村民沈建华结束在广东10多年的打工生活,去年底回到村里,欣然加入了产联式合作社,她说:“现在既学田间管理,又学加工和销售,感觉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