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破解“司法之难”你有几多获得感(2)
在破解“执行难”方面,利用信息系统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信用惩戒,全国法院已限制695万人次购买机票、260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
“智慧法院绝不仅限于建设了一些网络设施、应用了一批业务系统、提供了几种智能服务。”最高法审委会专职委员刘贵祥说,“更在于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推动整个法院审判执行方式的全局性变革,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辅助法官和办案人员提高公正司法和司法为民质效。”
与此同时,全国检察机关基本建成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相隔千里“面对面”接访成为现实。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开展远程视频接访1万余件次,同比增长近5倍。
“一些地方已实现应用常态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最高检控告检察厅厅长宫鸣说。
提升“获得感”,让百姓成为改革最大受益者
打开手机“百度地图”,点击“百度检察地图”中的“检察官徽章(检徽)”标志,全国四级检察机关3000多个检察院的精准定位、职能介绍、联系电话、举报电话即可一目了然。
今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百度地图推出了这一创新举措,使检务公开有了新平台,方便了人民群众,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获得感”。
小举措连着大民心。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司法机关把司法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司法公开、便利群众诉讼、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各项工作机制改革。
2016年1月1日,《居住证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居住证制度让没有就业和居住所在地户口的转移人口,能享受所在地区的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福利,也为这部分群体打开了落户的通道。
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出入境证件手续进一步简化、跨省异地缴纳交通违法罚款更加便捷……一批简政放权便民政策,让群众办事更舒心。
不让贫困群体打不起官司。十八大以来,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2013年以来全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数超过500万件,提供法律咨询2800余万人次。全国已有2000多个看守所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16个省的临街一层便民法律服务窗口建设已完成80%,“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在一些地方初步形成。
全国人大代表杨梧说,司法机关查实情、出实招,展现了为民情怀,也体现了司法改革的成效,老百姓会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中感受到司法公正,看到公平正义的阳光。(责任编辑:韩佳欣) |
- 情侣开车途中吵架,女友开门跳车身亡!法院这样判 10-27
- 零容忍!天津一盘踞繁华商圈恶势力团伙成员被判刑 07-08
- 外汇局:严打以创新为名的各类外汇违法犯罪行为 02-05
- 俞正声参加新疆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夺取新时代 10-19
- 彝良:合伙人散伙就上法庭 皆因不结算惹的祸 11-07
- 和布克赛尔县法院与公安机关建立执行联动机制 05-17
- 高速公路收费能降吗?交通部:不具备降费空间 08-01
- 第50名"百名红通人员"周骥阳被公诉 当庭认罪 12-10
- “今日焦点网”、“社会焦点网”等11个网站被查处 09-10
- 陶凯元会见欧盟普通法院院长积家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