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法集资,迷局怎解?(热点聚焦·看好百姓的“钱袋子”①)
近日,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
各金融行业之间的监管空白点往往也是风险点。近年来,非法集资频繁“变身”,高利贷险情隐现,传销潜入金融、类金融行业……这些已发生的风险事件中,受害者往往维权不易,违法行为却难以得到严惩。
从今天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聚焦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非法集资、高利贷和金融传销问题,希望得到各方关注,共同看好百姓的“钱袋子”。
——编 者
新“外衣”下,非法集资有什么共通点?
非法集资往往承诺“保本付息”,“小马拉大车”。现在,很多保本承诺更隐秘,不写在协议合同文本中,而是向投资人口头许诺
黄林仁曾经是一家财务管理公司的老板,做着一些民间借贷业务。如今他无暇顾及自己公司,而是为了一次“投资”失误,代表非法集资受害人四处奔波,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3年前,黄林仁和北方汇银接触,零星拆借一些资金给北方汇银。那时候,北方汇银在安徽、江苏两省交界处的“舞彩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养老地产项目,摊子铺得不小,在两省租赁、购买了上万亩土地,在全国6个省多座城市设立公司或分公司。前几年,筹资还比较便捷,北方汇银向投资人许诺高额回报,资金周转得不错。
“现在看起来,当时企业经营规模已经超出自身承受能力了。”黄林仁说,不久后,经济开始面临下行压力,为了维持运转,北方汇银成立了两家私募股权基金公司,为自己的项目发行基金理财产品,期限6个月,收益率为12%—14%。但很快,资金难题还是浮出水面,资金链越来越紧。公司不得不考虑向更多普通投资人募集资金,上线了一个P2P网贷平台,为自己包装的关联企业融资。
撑不了多久,窟窿一个个暴露出来。由于是用短期借贷、募集的资金投入长期项目,没有现金及时回流,无法按时还本付息。2015年开始,风险陆续爆发。黄林仁在企业激进的“圈钱”过程中,陆续投入上亿元。“生意有赚有赔很正常,但现在这些集资款怕是很难回来,能返款10%就不错了。”黄林仁说。
“这种做法肯定行不通,用钱的地方太多,但筹款还得到期付息。一旦兑付不了,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有些企业就是要‘小马拉大车’,根本没有那么强的筹资开发能力,却要过度借贷,一旦经济下行,自然‘水落石出’,风险暴露。”大连市处置非法集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正成为不少非法集资的新“外衣”。过去两年,新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迅猛发展,虽然新设基金需要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但并不意味着备案的基金都会合法合规运营。“投资私募基金有条件限制,不少投资人并不了解,比如单只私募基金的投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投资人个人金融资产不能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说。 |
- 上一篇:你能识破“改头换面”的非法集资吗?
- 下一篇:北京海关连破13起走私象牙制品案
- “指尖消费”将强势拉动中国经济 03-09
- 刘延东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07-31
- 东航北京新机场主基地开建 06-29
- 青海将向59.6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两节红包” 12-09
- 那仁和布克牧场住村干部坚持做到 “三个结合” 09-27
- 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再掀全民集中宣传反恐维稳高潮(图) 06-04
- 八项规定两周年述评:铁面执纪形成强大震慑 12-02
- 地方职工福利:多省节日慰问全年不超1千 上海不超400 02-09
- 加州限制亚裔生入学法案暂搁置 将听取华人意见 02-28
- 民政部门对冬季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展开救助行动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