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治谣言须政府网络技术齐上阵

2015-01-27 12:44来源:法制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制造传播谣言几乎不费成本,但要辟谣、消除谣言的负面影响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网络谣言直接针对知名企业、企业产品或企业老总,给企业信誉商品声誉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和损失。如何防范和治理网络谣言?受害企业如何有效维权?

  1月26日,“利用互联网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违法犯罪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代表,就打击网络谣言的法制建设、行政监管、微信平台自律、企业应对手段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着社交媒体的爆发,全社会信息生产和传播效率急剧提升,同时网络谣言也大量涌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一些不法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造谣成本低、效果好、风险小的特点,与网络推手相勾结,针对竞争对手无端捏造耸人听闻的虚假负面消息,大肆造谣传谣,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

  为吸引眼球,促成网民自发传播,这些网络谣言也基本上都集中于知名企业及大品牌,比如安利、双汇、支付宝、金龙鱼等等。参会企业代表、安利(中国)公共事务总经理翟明翯介绍,安利一直是某些企业甚至非法传销人员攻击对象。调研发现,78.88%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安利蛋白粉使用转基因原料的谣言,44.42%的受访者听说过关于安利净水器致癌的谣言。

  中国人民大学刘品新教授表示,信息时代,通过网络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屡见不鲜。大量网络谣言在社交媒体平台泛滥流传,混淆误导公众视听,同时也严重干扰了企业正常经营、损害了企业正当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最终也会损及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网络谣言泛滥也给政府监管和现行法律适用带来新的挑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网络平台机构、法律专业人士以及企业,都参与到网络反谣治谣的行列中来。

  在网络反谣的进程中,如何实现对公众号造谣、传谣的有效监管是一个大家关心的热点话题。在微信里,越来越多的公众号被用作企业营销、推广盈利的工具,一些运营账号为达到营销目的,肆意发布竞争对手的谣言,使得微信成为同业圈层间恶意竞争的新战场。

  中国人民大学李奋飞教授也认为:“权利人认为网络谣言侵犯了其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可以向网络服务提供商进行协商,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采取删除、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商接到权利人的通知后,应当依照程序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侵害结果的扩大。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应当为权利人找到一条有效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他建议,目前有关各方特别是网络服务提供商如腾讯等,对于其平台上屡次造谣、传谣公众号的监管应该更快更有效,以防止谣言负面影响蔓延,为受到侵害的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与会相关政府部门专家也提出,加强对具有运营功能的公众账号的有效监管,已成为网络谣言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与会的微信团队负责人表示,目前微信每天接到关于谣言的投诉达1至2万单,这些谣言不仅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公共秩序,还给很多个人及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名誉及财产损失。“腾讯公司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健康、绿色的平台环境,坚决打击谣言等各类不良信息,也坚决反对利用即时通讯工具以及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恶意营销。以后会继续在这方面加大监管力度。”

  微信发布的官方辟谣账号“谣言过滤器”,重点关注与网民相关的社会热点类、科普类以及医疗健康类的内容的辟谣。将与人民网、果壳网、丁香园等网络平台合作,在内容运营、辟谣内容鉴定等方面联手过滤微信平台上的谣言。对于在微信朋友圈,公众账号内传播的网络谣言将第一时间进行专业分析并辟谣。

  “打击和遏制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多管齐下,提升技术力量,完善立法,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司法机关也须加大打击力度。应该大力推进落实网络实名制,不断完善网站建设和备案管理规范,切实提高网络源头管控和溯源查控能力”利用技术、法律、行政和社会监督等手段,多管齐下监管网络谣言,这是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的共识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