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部委法典 >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纪委全会首次确认处分在任委员

2015-01-15 21:00来源:北京青年报浏览:手机版

原标题:中纪委全会首次确认处分委员 申维辰梁滨被开除党籍

本网讯  昨日闭幕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申维辰、梁滨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之前作出的给予申维辰、梁滨开除党籍处分的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纪委首次在全会上确认对在任的中央纪委委员因贪腐问题作出的处分决定。至此,第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由130人减至128人。

发布

中央纪委委员申维辰和梁滨被确认开除党籍

昨日闭幕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确认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之前作出的给予申维辰、梁滨开除党籍处分的决定。

申维辰原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去年12月22日,中央纪委通报称:申维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收受礼金;与他人通奸。

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决定给予申维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梁滨落马前系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他被开除党籍的消息此前并未公开披露。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分析,中央纪委全会确认开除党籍的决定,意味着他们两人中央纪委委员的职务随之撤销。至此,第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由130人减至128人。

释疑

须经全会审议通过才能免去中央纪委委员身份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中央纪委报请中央批准立案。申维辰、梁滨作为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按照组织程序,必须经过中央纪委全会审议通过,才能免去其委员身份。

十八大后落马的官员之中,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和四川省政协原主席李崇禧也曾担任中央纪委委员一职。

金道铭曾多年任职纪检监察系统,官至中纪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交通部纪检组长、山西省纪委书记等,系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李崇禧曾任四川省纪委书记,十六届中央纪委委员。

那么,李崇禧、金道铭两人被开除党籍的消息为何未在中央纪委全会上被提及?马怀德表示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他们并非现任委员,而申维辰、梁滨是现任中纪委委员,所以需要履行相应的程序”。
        

延展

碌碌无为的干部该撤换的撤换 坚决防止“灯下黑”

去年3月,中央纪委再次进行机构改革,颇受关注的是,此次改革增设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该监督室编制30人,设4个处,专门负责监督纪检监察干部,由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赵洪祝直接分管,主要受理与纪检监察内部人员有关的信访举报处理、线索调查和训诫惩处。

全会公报指出,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机构的作用,完善自我监督机制,严肃查处跑风漏气、以案谋私行为,坚决防止“灯下黑”。为了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坚决克服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对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该撤换的撤换、该调整的调整。对不敢抓、不敢管,监督责任缺位的坚决问责”。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认为,在全会上确认申维辰、梁滨被开除党籍的消息,这“说明我们党对腐败老虎绝不会纵容、绝不会手软”。其特殊意义在于,纪检监察干部也必须得到有效的监督。“随着反腐败的深入,纪检监察权力已经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同时这种权力也必须得到有效的监督,只要权力不得到有效的监督,都容易出问题。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信号,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得到有效的监督”。

李成言表示,在这次全会上“拿出”正部级的官员申维辰,说明反腐败一定会继续抓下去。“这和2015年反腐败形势有关,昭示我们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解读

解读全会公报中的那些“关键词”

“今年开始,尤其要突出问责。坚持‘一案双查’,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昨日,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将“政治规矩”放在了突出位置。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除了首次“亮相”的“政治规矩”,还有“有静气、不刮风”、“治病树、拔烂树”等名词出现在全会公报之中。

“政治规矩”

昨日公布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将政治规矩和问责放在了突出位置,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守规矩”。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等受访专家向北青报记者表示,相较于“纪律”,“规矩”的内涵要更丰富,既包括政治纪律,也有一些成文和不成文的规则。

“政治规矩”曾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出现,但在中央纪委全会公报上的“亮相”仍属首次。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直言:“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本周二,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对遵守政治规矩进行阐释。“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

习近平表示,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

“有静气、不刮风”

福建省纪委原副书记张大共曾直言,无论是依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惩治腐败,还是通过领导者权力意志推动的反腐,都具有不可持续性,通过健全党纪政纪来营造保障廉政制度环境的“制度反腐”,也有其弊端。“这些党纪政纪大多缺少与其配套的具体规定,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强制性和约束力”。

昨日发布的全会公报明确,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有静气、不刮风,不搞运动、不是一阵子,踩着不变的步伐,把握节奏和力度,把工作一步步引向深入。

对此,多位受访专家向北青报记者表示,一些监督约束权力运行方面的法律法规,应该尽快提上日程。“反腐败一定会继续抓下去,这个决心是不变的,治标绝不能画句号,要为今后的治本争取时间,出现一个好的改革势头,这对于整个纪检监察工作非常重要。”一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说道。

“治病树、拔烂树”

全会公报指出,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中央纪委加大纪律审查力度,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治病树、拔烂树,形成震慑,深入开展国际追逃追赃,保持高压态势。

“治病树、拔烂树”的形象说法初次出现,是在去年10月举行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彼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提出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加大治本力度,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人民网刊文指出,“治病树、拔烂树”,从字面上看有两层意思。“治病树”,是指对一些存在作风弊病的干部,要进行整治、医治,使其转变作风、改过自新;“拔烂树”,则表示对于烂到根子的干部,要坚决拔掉、彻底铲除。王岐山用这两个生动的词语,表达了中央持续反腐败、反“四风”的决心。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