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铲除“关门审批”这个药品腐败之源
【原标题:铲除“关门审批”这个药品腐败之源】 本网讯 卫生部原部长高强日前公开吐槽药物审批,全国目前七八千种药,却批出来十八九万个药号;一种药有几十个号,同样的药品药价相差十几倍。高强直言“几个人关着门批药,能不腐败?”寥寥数语,直指药品“关门审批”是腐败之源。 药品审批与民生密切相关。自2001年开始,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推进地方药品标准转国家标准,这也让审批权力高度集中在个别审批部门。然而,在不够公开、不够透明的“关门审批”环境中,极易留下暗箱操作空间,进而滋生腐败。近年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药品注册司原司长曹文庄、药品审评部门原负责人陈海峰等先后在这条“审批作业线”上落马。 透过一些“关门审批”的腐败案例,不难发现,审批权本身已沦为待价而沽的“商品”。正常注册一个新药批文,从研发到审评有的需要长达数年时间。社会上甚至出现药品报批专门中介公司,负责“攻关”审批官员和评审专家。有些医药公司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绕过大量的实验室实验和临床实验环节,用最快的时间通过审批、进入市场。在个别案件中,有的一纸批文价值千万元,巨大的利益诱惑腐蚀官员,扭曲审批程序。 这种“关门审批”最终留给社会的恶果是高价低质的药物,以及医药产业畸形发展。一些医药企业通过在旧药里增加一些无效成分,使之成为“新药”,定上高价。大量高价“新药”的面市,削弱了政府抑制药价虚高相关政策的调控效果。医药企业则普遍忙于攻关审批注册新药,研发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这也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一些药品在疗效不高、安全性研究不足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给安全用药带来隐患。这些虚高的药价、安全性缺失的药品,最终需要普通患者为之买单。 破解药品审批领域腐败,关键在于打破“关门审批”运作方式,让审批决策过程变得公开透明。在国外,药品审批同样是政府管制严格的环节,可以借鉴的做法如,由多个部门联合组成健康委员会进行药品审批,对审批结果定期公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对药品审批来说同样适用。而针对当前药品“关门审批”已经暴露出的问题,则必须加大反腐力度,彻底挤出药价中黑色的贪腐成本。(甘泉 董建国/正义网) |
- 上一篇:评论:“数”说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之惑
- 下一篇:评论:治理失信行为“先礼后兵”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