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案件判例 >

传销组织以公益名义行骗有冒头之势

2015-01-03 20:58来源:法制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人民法院宣判一起网络传销案件。与以往传统的传销案件不同,该传销组织打出“世界和谐基金会”的名义,在横县吸收会员百余人,层级达到5级以上,收取会员交纳费用涉及金额100多万元。

  据记者了解,以公益组织之名行传销之实的案件近年来在广西有冒头之势。

  “世界和谐中心”设在居民楼

  周某在横县经营一个提供家政服务的实体店。2013年1月19日,胡某燕带领一名自称杨总的男子来到店里,介绍周某投资“世界和谐基金会”项目。

  “杨总”打开基金会的网站介绍说,只要3个人集资在“世界和谐基金会”网站投资一个金级会员,然后再用金级会员作为推荐人投资一个钻级会员,就马上会有收益。

  投资的钱往哪里去?收益的钱又从哪里来?“杨总”解释说:“这就像交养老保险一样,老人用年轻人投保的钱。”

  周某觉得项目不错,就与胡某燕、钟某凑齐8000元,分别投资金级会员、钻级会员两个保单,并申请成立“世界和谐基金会”横县报单中心,业务就在家政店里开展。“杨总”通过站内转账的方式借1万元网站虚拟货币作为启动资金。

  报单中心成立后,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周某等3人拉拢、介绍15人相继加入并成为“世界和谐基金会”的会员,周某、钟某分得1万多元的返利。

  半个月后,“杨总”给店里送来贴墙海报和宣传资料,周某把海报贴在墙面时被丈夫看到。丈夫怒斥这是不合法的,当场把“杨总”赶出家政店。

  2013年2月1日,“杨总”将保单中心迁出家政店,两次变换地点后,于2013年4月18日搬到一栋居民楼的三楼,并挂牌“横县世界和谐服务中心”。

  165人交纳100多万元“会费”

  报单中心迁址后,周某、钟某退出了“组织”,但更多的会员选择继续“跟随”,何某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1月29日加入后,何某联合其他两人凑齐8000元上交,总共分得9000元分红。没过几天,何某又意犹未尽拉拢另外两人继续凑份报单,再次分得6300元分红。

  2013年6月4日,“世界和谐基金会”横县报单中心被查处。据警方统计,2013年2月1日至5月7日,“杨总”、胡某燕等管理的“世界和谐基金会”共发展会员165人,收取会员交纳的费用100多万元。

  经查,“杨总”、胡某燕是案件的主谋。据胡某燕供述,她在香港旅游时认识“杨总”,“杨总”真名杨某华,加入“世界和谐基金会”后,其“共投资2.3万元,总获利5.5万元”。

  胡某燕称,“世界和谐基金会”是为了促进世界和谐而创立的联合国知名非政府组织,基金会成立于2004年7月,致力于全世界的和谐、和平与维持生态平衡的建设。对于该组织的具体情况,胡某燕表示“没有该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存在的相关证件,保单点也没有取得营业执照”。

  杨某华供诉称,会员们所登录的“世界和谐基金会”网站是其花费1.2万元叫人设计的。在会员交纳的100多万元费用中,60%由胡某燕直接当作分红发给会员,40%汇到其银行账户。在横县设立“世界和谐基金会”共得到约8万元收入。

  传销披“新型投资”外衣蒙人

  2014年12月,横县人民法院审理后查明,杨某华、胡某燕、农某云以所谓“横县世界和谐服务中心”为幌子,直接或者间接发展下线超过120人,层级达到5级以上,收取会员交纳的费用达100万元,从中获取高额“回扣”。3名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1年3个月至5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万元至3万元不等。

  据横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闭祖集介绍,这类以公益组织之名行传销之实的案件在横县还是第一次出现。被欺骗的群众通过网站购买“保单”成为注册会员,以发展人头的方式获得返利、提成。这种网络传销骗局,实际上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人”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特别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投资。

  与传销组织将外地人诱骗到本地,在本地以集中生活、上课洗脑的方式发展成员和下线的模式有所不同,这种新型网络传销采用的变相传销手段更具欺骗性。

  “世界和谐基金会”网站打着“致力于全世界的和谐、和平与维持生态平衡的建设”的幌子,借助基金会的名义发展传销。在公司网站上罗列着各种宣传口号,从措词到口号都极具诱惑性和欺骗性。许多下线人员认为这就是慈善机构或者电子商务,在公安机关进行查处后还屡屡强调他们参加的不是传销而是一种新型投资。

  据记者了解,此类案件在广西已不是新鲜事。

  2014年3月,广西公安边防总队高德边防派出所就曾查处类似的一起案件。据高德边防派出所干事薛飞介绍,警方抓获8名传销组织成员,该组织自称是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世界低碳环保联盟总会,以“爱心公益事业”为名大肆发展会员。实际上,该组织就是以发展下线作为盈利手段,具有明确的等级制度。

  2014年7月,柳州市公安局也查获一个由公安部督办的特大传销组织。该传销组织下线人员逾2000余人,涉案金额达3300多万元,以“中华慈善公益联合会”的名义在全国各地进行传销。

  网络传销跨地域查处难度大

  除了欺骗性,网络传销还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隐蔽性和跨地域性。

  案件承办检察官发现,该网站发展会员都是在网络上进行,会员必须通过网站的老会员介绍才能加入传销,使用的用户名都是假名或者代号,并且都有各自的登录密码,彼此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或即时通讯工具来完成。网站交易使用线上交易、线下打款的模式,即网站要求汇款一律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

  “这就避免了传统传销中下线与上线必须见面的情况,操纵者由明转向暗,躲在幕后,万一下线被执法部门查获,上线能马上逃之夭夭。”闭祖集说。

  由于会员发展下线的情况只反映在互联网上,再加上会员在传销方式上保持单线联系,调查取证可谓困难重重。工商和公安部门在查处时,很难查证公司网站的真实信息和会员的真实身份,仅凭网络上的信息要追查上线难上加难。

  互联网传播具有跨地域性,使得传销突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即使在一国内,其涉及人员也往往是遍地开花,追捕成本非常昂贵。

  横县警方此次查获的传销窝点的下线人员基本都实现本地化,但由于属地管辖的限制,横县工商局和公安局只能就本辖区的传销活动和传销窝点进行查处,对“世界和谐基金会”网站全国性的传销打击,相关部门表示“还有待上级部门进一步的支持和跨区域的协作”。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