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临沂老行当活在当下:小山村最后的铁匠坚守50年

2014-12-31 13:18来源:琅琊新闻网浏览:手机版

 
  老两口一起忙碌。

  本网讯  人言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打铁是一门古老的手艺活,铁匠师傅以铁为原料,只凭手中一把铁锤就能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受到人们的追捧。然而时至今日,工厂与机床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劳作方式,叮叮当当打铁声渐渐远去,铁匠红黑的脸膛,粗糙的双手和抡起大锤敲打的身影更多的只出现在记忆里……23日,记者多方探寻,终于在临沂一处乡村的大集上见到了仍用最原始方式打铁的籍宝印老人。

  子承父业 15岁开始打铁讨生活 

  23日是费县薛庄镇大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此时都来此添置些生活用品,大集上一派热闹景象。伴随一阵阵“叮当、叮当”声,一处打铁摊儿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围观。记者走近细瞧,一个老式的木风箱在一位老太太手里拉得呼呼作响,吹得台子上燃烧的炭火火苗乱蹿,一旁一位老大爷正拿着锤子卖力地敲打着。尽管冬日寒气逼人,穿着单薄的褂子的老人却热得满脸是汗。“现在都用空气锤打铁了,他们这种还是最原始的打铁方法,真是很少见了。”旁边围观的村民不时议论着。

  记者了解到,打铁的老人叫籍宝印,薛庄镇幸福村人,今年已经67岁,老伴儿孙士英也已66岁。忙碌间籍宝印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就是一个铁匠,自己从15岁时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打铁,至今已经有50多个年头,“早些年的时候,俺和俺爹、俺兄弟爷仨推着车子到处赶集打铁,后来我爹去世了,兄弟改行做生意,就剩我一个人打铁了。”因为打铁摊子一个人忙不过来,籍宝印只好劝说老伴儿出来给他帮忙。“俺一开始不愿意干,抛头露面的让人笑话,可他还放不下他这把手艺,不想干别的,俺就来给他搭把手。这样一干又是10多年啦!”老伴儿孙士英一边拉着风箱一边说。老两口虽然如今还是打铁,但已经不到处揽生意了,除了固定赶薛庄集和不远的石沟集以外,老人就在家里打些菜刀、农具卖。

  打铁不易 打一把菜刀需要2个小时 

  “现在打铁的都用空气锤,不用人费力敲打了,打个东西也快,可那机器要好几万,俺们可买不起,就还是用这些老家伙什。”籍宝印说,自己的打铁工具很简单,一个风箱、一个砧子、几把锤头就够了,而且风箱还是从父辈那传下来的,到现在用了已经快80年了。

  说话间不时有人拿来用得不够锋利的铁锨、镐头来找老人修整。只见老人将需要修整的铁锹一头放到烧旺的炭火里,不时在上面添加些碎炭,几分钟后,左手迅速用铁钳将其转移到大铁砧子上,老伴儿当下手紧握大锤,籍宝印右手掌主锤,开始锻打。一串“叮当”声响后,铁器渐渐成形。反复敲打数遍之后,籍宝印将铁锹放入一旁的冷却水内,随着“吱啦”一声,一阵白烟倏然飘起,淬火完成,一把旧铁锹又锋利如初。“别看工具简单,工序也简单,做起来可不是敲两下那么容易的。”老人告诉记者,打铁时铁器烧的程度、敲打的力度、节奏以及淬火的时间都要把握好,否则很容易将铁器打坏。“现在修整这些农具不用费多大事,平时我在家干活的时候,一把菜刀要2个小时才能打好。”

  旁边的老伴接话说:“上次有两个年轻的小伙子看着好玩,非要试试打铁,结果两下子把那铁镐头打飞了,差点砸到人,这活可不是谁都能干的。”

  挣钱少 脏又苦 打铁老手艺后继无人 

  话语间,老人对自己的手艺充满自豪感,但提起收徒弟却连连叹息摇头,“现在不比从前了,30多年前的时候赶个集俺们爷仨能赚十多块钱,相当于现在的好几百。现在农忙的时候赶个集还能赚上百来块,平时能赚30多块就不错了。”籍宝印告诉记者,自己修整一个铁锹、镐头只要三四块钱,打一把新菜刀也不过卖28块钱。

  “干这行赚不着钱不说,也太脏太苦了,特别是夏天干活,就像在火炉烤着一样。”常年打铁、拎大锤,经受烟熏火燎,籍宝印的衣服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窟窿,手上的燎泡时起时落。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人打铁也已经有些力不从心。然而,老人的儿子宁愿去外地打工,也不愿接他的“衣钵”。“儿子打工赚钱比打铁赚得多多了,现在哪还有愿意学打铁的,俺们老两口最多也就再干5年就不干了,也干不了啦!”籍宝印说。

  记者杨青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