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水安全忧思录
本网讯 “越研究越令人畏惧!”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是一位从事环境法研究30多年的专家,从2009年开始持续研究中国水安全问题,每年形成几十万字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年度报告。记者最近对她作了专访。
“水安全危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问:水安全问题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 答: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水污染安全事故频发、水生态系统破坏以及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安全危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必须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 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我国总体上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缺水范围不断扩大,缺水程度加剧。工农业生产存在大量水资源浪费情况,部分调水工程加剧局部水资源紧缺。 水质污染与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全国水质污染状况总体堪忧。以2011年水利部水资源公报公布的数据为例,全国主要流域的I至III类水质断面占64.2%,劣V类占17.2%,其中,海河流域为重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流域为中度污染;化肥使用量逐年攀升,农村面源污染压力不断加重,对环境质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受水质恶化影响,全国居民生活饮水安全形势严峻。此外,地下水超采以及污染带来的公共安全隐患日益明显。 重大水环境污染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内近几年每年发生的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 由于围湖造田、筑坝拦汊、填湖造地以及过度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开发,使水生态空间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 经历几次大规模“围湖造田”“围湖造地”运动,影响了湖泊生态平衡,加剧了污染。由于蓄水量下降,水体萎缩,一些湖泊资源丰富地区旱灾频发,生态系统遭受重创。 “理应纳入新型国家安全战略” 问:如何看待水安全问题的战略地位? 答:水安全问题是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元素,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进一步分析,水安全问题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供水、粮食等安全,而且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兼具非传统安全中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资源等多种安全元素,理应纳入新型国家安全战略。 三管齐下确保“水安全” 问:今天该用何种方式确保水安全? 答:按照依法治水的思路,要确保水安全,需要满足三方面要求。 一是完善立法。目前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与水资源保护法律相配套的法规、条例尚不全面;水权制度也不完善,水权交易在法律上没有明确依据。 二是严格执法。目前存在管理机构和职责不适应水资源保护的现实,导致执法不能或者执法不严,水安全保护立法难以落实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中,既有流域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区域管理上的“城乡分割”,也有同一流域水源功能管理上的“部门分割”。 三是全民守法。加强公民环境教育,提倡绿色消费,培养理性消费观。 解决“心腹之患”难度更大 问:解决水安全问题有多难?答:如果说范围不断扩大的雾霾是人们的“心肺之患”,那么包括水污染等在内的水安全问题,就是“心腹之患”。水体一旦被污染,治理和恢复过程比防治大气污染还要难。 由于覆盖面很广,水污染有时比较隐蔽而不容易发现,加上跨区域管理体制不顺以及面源污染问题,治理起来非常困难,治理时间更长,资金投入会更大。受污染的水一旦被人饮用,会直接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影响健康,而且这种危害可能是潜在的与长期的。 警惕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 问:怎么看未来水形势? 答:专家预计,我国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用水高峰,届时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上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全民节水意识不强,生产生活中浪费水、污染水、破坏水现象十分普遍,加剧了水资源供给压力。当务之急是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尤其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南方地区更要引起警觉。 如果不能节水、护水、治污,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那么人类的最后一滴水真可能就是我们的眼泪。 |
- 上一篇:专家:国际合作是反腐败的有效手段
- 下一篇:专家:增强法治自觉 提高法治能力
- 一念之差贪套房 一世清白成过往 12-28
- 头条:权威解密跨境追赃需迈几道坎 11-25
- "单独两孩"是过渡政策还将继续完善 02-10
-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解读今年巡视工作4大变化 04-09
-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美国务院官员涉南海言论答记者问 02-09
- 学者:信访带有封建“人治”色彩 损害法治权威 01-22
- 专家:搜寻失联客机过程将非常漫长 05-03
- 专家:有的地方卫生局领导带头抽烟 无人敢劝阻 12-30
- 马爱国:用四个“最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01-21
- 谈县级政府法治形象打造:管理者转向服务者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