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王岐山反腐放“狠话” 谁都难存侥幸
深入反腐为依法治国提供有力保证
本网讯 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传递出坚决将依法依纪依规反腐进行到底、坚决将政治生态从严从紧的净化和再造进行到底、坚决将“零容忍”立场的反腐进行到底的强烈信号 10月25日,吹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号角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仅1天,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在京召开。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对纪检监察系统落实全会精神进行部署,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的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认为,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传递出三个“进行到底”的强烈信号:坚决将依法依纪依规反腐进行到底、坚决将政治生态从严从紧的净化和再造进行到底、坚决将“零容忍”立场的反腐进行到底。 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我们党依法执政、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王岐山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诸多表态阐明了共产党自身依规治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说。 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表示,现在重要的党规党纪已有不少,例如《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等,应以此来整顿党内的纪律秩序,查处腐败的情况。 过去曾有人认为有党的纪检监察机关存在,党规党纪会破坏法治。“我觉得不然。现在看来,‘依规治党’恰恰是一个优势——全世界没有哪一个政党有中国共产党这样完备的、有效的和规范的制度,还有党内的执纪执法机制和专业机构。”高波说,“调整到位、运用得当,‘依法反腐’和‘依规治党’可齐头并进,成为中国反腐败格局当中的双核驱动引擎。”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在多位专家看来,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不容置疑。 任建明认为,确实要对党员和领导干部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否则党的公信力就会下降。 高波说,法律是一个底线要求。对普通人来说,“法不禁止即自由”,但对党员和领导干部而言则不然。“比如我不作为,法律上也没规定上班不能偷懒。但在党纪这一框架下,这是严格不允许的,甚至不作为就是腐败。”他同时表示,虽然“党纪严于国法”,但包括纪检监察机关在内的执纪队伍仍然要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活动,以此“提高反腐败的法治化水平”。 王岐山在讲话中指出,确保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围绕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党规党纪要体现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组织保障、行为准则和纪律约束,着重规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做到要义明确、简明易懂、便于执行。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的“笼子”编织得越来越牢固:在集中清理1978年以来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过程中,近四成被废止或宣布失效;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等;《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等不少已有法规也正在修订。 高波认为,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应该成为一个制度和法治的强党。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到官德官风的小而微的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不要急于追求制度大而全,特别是不要打制度的‘白条’。成熟什么制度推什么制度。” 实现“德治”与“法治”的 结合统一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王岐山的一番解读,让很多不了解他为何在此次会议上强调“德”的人有所领悟。 高波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构来讲,中国共产党实际继承了历史上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智慧和文化基因。这里边有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礼法合治’的思想,只靠法治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要发挥思想道德防线‘不成文的制度’,这会与法治建设形成互补。” 高波还从另一个维度分析了王岐山讲话的深意,“我们讲先是‘不敢腐’、然后‘不能腐’、最后‘不想腐’。而‘不想腐’主要靠人的道德净化和内在自律。” 在高波看来,通过价值观的转变和政治生态的再造,将形成“内挤外压”,逐渐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形成一种道德自律,社会公德水准也会有所提高,这样才有可能改变国人长期存在的道德滑坡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可以预期的必经过程。” 徒法不足以自行。11月3日,王岐山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治理国家不可能只靠法律。法律法规再健全、再完备,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执行。如果领导干部在德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 任建明认为,在重视法治的同时,也要强调道德、价值和精神层面的事物,而且光靠宣传和教育是不够的,应该变成实际的制度。 高波也表示,虽然无论是从历史传承的角度,还是从当前和今后主攻方向的角度,“德法并治”都很有意义,但过去道德的概念、主张和诉求有些“形而上、高大上”,不接地气、不好践行、不成气候。 “好在我们出台相关制度后,作风建设有了新的变化——从小事抓起,最终让看得见的作风标准成为官德和公德的可见标准。”高波举例,出台“八项规定”后,全社会都发起“光盘行动”。虽是一种公德,但也能和如今的反腐败形成互动。 “法律是一个底线标准,而道德是一个更高标准。如果我们能在道德这方面做得更好的话,对于整个国家治理来说,成本会低得多。”任建明相信,如果全社会道德水准能逐步提升,官员屡屡触及法律底线的情况必将减少。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 王岐山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仍停留在“不敢”层面,“不能”、“不想”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防止反弹任务艰巨。党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一旦出现反弹,后果不堪设想。 王岐山还指出,越是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越需要保持政治定力。有定力就不是“一阵子”,也不能时紧时松,必须踏石留印,迈着不变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反腐败之路是一条长期的、曲折的道路。对待这样一项工作,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科学的要求和切实可行的举措。”林喆说,“政治定力”讲的是一种韧性。反腐败斗争就要有一种韧性,坚持到底,不可摇摆。 “这也反映出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不可能一蹴而就。王岐山同志提到,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令人触目惊心!面对这样严峻复杂的形势,必须保持政治定力,一步一个脚印持续反腐。”任建明说。 王岐山在此次会议上放出“狠话”:谁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为我们党改进作风付出代价! “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有人还敢以身试法,还敢违背党的纪律,还敢跑官卖官,还敢受贿行贿,那必须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林喆进一步解释,“他们”可能是还未查出的贪腐分子,也可能是“想走捷径”的劣质官员。但不管是谁,都不能再存在侥幸心理。 “比如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被立案调查前,还多次前往私人会所。”任建明说,作为一个市委书记,在不断强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的情况下,不仅不起好的带头作用,还顶风作案,“那就要付出代价”。 高波分析,当前,一方面通过案件查办和巡视,发现确实还是有人在高压之下有侥幸心理,有人依旧不收手,特别是不收心。另一方面,很多人还存在幻想,认为反“四风”不太可能是常态,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切换到作风建设“新常态”上来。 高波认为,当前反腐败的形势特征决定了以下三点: 第一,如今正在进行“清淤”工作,必然要经历阵痛的过程。因为烂泥塘如果不去深挖,表面上看不出很多问题,也不知道水有多深、泥有多厚。 第二,过去不是没有制度,之所以效能不佳,主要是没有真正地像现在这样从严执纪和问责,存在一个失之于宽的问题。如今应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既要进一步加强党规党纪建设,又要用惩治高压倒逼制度“落地”。 第三,现在正是“旧常态”向“新常态”转换的过程中。在此期间,进行的是动态治理,就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不应怀疑治理本身,而是要坚决地将有效的改革理念、方法、政策、制度落到实处。 王岐山在讲话中还提出“用铁的纪律建设全党信任、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在执纪执法的过程中,现在纪检监察机关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效能化,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反腐败工作向深层次和深水区进发。”高波说。 任建明分析,必须要用铁的纪律,加强内部监督,只有这样,纪检监察系统才能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使命,否则会彻底摧毁人们对于反腐败的信心。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屈辰 |
- 谈县级政府法治形象打造:管理者转向服务者 12-16
- 马爱国:用四个“最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01-21
- 学者:信访带有封建“人治”色彩 损害法治权威 01-22
-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解读今年巡视工作4大变化 04-09
- 一念之差贪套房 一世清白成过往 12-28
- 专家:搜寻失联客机过程将非常漫长 05-03
- 专家:有的地方卫生局领导带头抽烟 无人敢劝阻 12-30
-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美国务院官员涉南海言论答记者问 02-09
- 头条:权威解密跨境追赃需迈几道坎 11-25
- "单独两孩"是过渡政策还将继续完善 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