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评论 >

国际学校扩张热需要降降温

2014-11-06 13:47来源:中国教育报浏览:手机版
      为人父母者必须考虑“因材施教”,要和孩子提前做好必要的沟通、综合考量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看“天价”国际学校、国际班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本网讯  近年来,收费不菲的国际学校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统计,在过去12年里,在中国大陆注册的国际学校数量由22家激增至338家,就读学生人数达到18.4万多人,上涨了25倍。既能让孩子从国内竞争激烈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脱离出来,又能接触到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多花些钱也值得。但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这些学校及校内老师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学校的教育方式又能否适应中国孩子的成长也不好说。一些盲目跟风的家长为孩子选择国际学校,结果造成了孩子的水土不服。(11月3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在出国热的大背景下,国际学校以及一些学校的国际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早已不是新闻。国际学校及国际班引入开办的本意,其一是为了服务出国,为那些成长于现有教育模式下的孩子,提供一个提早适应国外教育并能借此“走出去”的通道。其二,国际学校及国际班直接舶来国外优秀成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甚至是教育资源,在满足一些学生及家长教育需求的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教育改革。

  但正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在不少城市和地区,搭乘出国热产业链日益壮大的便车,国际学校及国际班疯狂扩张,大有“萝卜快了不洗泥”之势。学校越建越豪华,师资越来越高档,收费越来越昂贵,在跟风效应之下,为了孩子前途紧咬牙关“不差钱”的家长们,也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往这些国际学校及国际班。至于这些学校和班级水准和层次到底如何,办学模式和目的是否边缘化、功利化,采用的教育方法和方式是否足够科学、先进,自己的孩子去了是“如鱼得水”还是“如坐针毡”,家长们往往缺乏充分细致的了解,甚至根本没有做好基本的应对准备。

  对望子成龙的家长而言,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国际学校、国际班,只要条件允许、孩子没有激烈反对,这更多是私事。但不得不说,和任何事情一样,子女教育终归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为人父母者必须考虑“因材施教”,要和孩子提前做好必要的沟通、综合考量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看“天价”国际学校、国际班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正如报道中的点评所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国际学校并非适合每个学生,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家长们也要考虑孩子的情况,避免拔苗助长后痛心。

  对学校及班级开办者而言,搭乘出国热产业链发展壮大的时机,能够将教育产业做大做强,又能据此满足很多家长和孩子的现实需求,当然是好事。但必须认识到,在任何时候“教书育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缺失“道德的血液”。国际学校、国际班的开办,不是为了搞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也不是纯粹为了赚钱将其做成一门“生意”。特别是那些公立学校合作而来的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开办的国际班,更应该以不占据、不挤压正常的教育资源为前提。

  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而言,更要做好必要的审查把关、常态监督等工作。国际学校及国际班之所以在一些地方疯狂扩张,功利化驱动固然是主因,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把关不严、监督不力,甚至是直接参与、推波助澜不容忽视。所以,既然认识到国际学校、国际班发展的疯狂,在提醒家长们理性选择、提醒办学者加强自律之外,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的事前审查、事中监管、事后纠偏,必不可少。而且,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致力于探索将舶来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科学、智慧地实现本地化融合,进而推动大而言之的课程改革、教育改革。

  如此多方努力,疯狂的国际学校才会“降挡减速”,回归正常发展。(李记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