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网络欺凌"成为互联网之癣
王羡古
本网讯 近日,一家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有关互联网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每十个网民中,至少有四个曾经遭受过“网络欺凌”,而7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目睹过“网络欺凌”行为的发生。想一想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有关网络谩骂、网络威胁、人肉搜索的案例,不得不说“网络欺凌”已成互联网之癣,不断把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腐蚀出黑暗的一面。 众所周知,若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人大加侮辱和威胁,警察叔叔肯定会乐于找你聊天的。而在互联网上,许多人似乎错误地把这里当成了法外之地,当成了三不管的乐园,可以尽情地进行“语言暴力”。随便打开一个网站,看看其中的网络跟帖,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粗口和脏话。笔者甚至怀疑此前的报告数据是不是太过“理想化”了,但凡是一个在网络上发表过意见的网民,又有几个敢说自己没被人辱骂和威胁过?甚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反思一下,在我们的互联网经历中,是否也对别人谩骂、羞辱或威胁过? 此前,曾经看到过一位德国媒体人对中国的互联网环境表示很不解。在他所作的一系列“实验”中,他惊讶地发现,几乎不论你说什么,都会有人进行“语言攻击”。无论是你赞美一件事物,还是贬低一件事物;无论你是评价别人,还是仅仅自言自语;无论你说的是新闻、时政,还是单纯地分享一份菜谱或者旅游笔记……只要说话,就可能被反对者进行“语言攻击”。从这个例子可以得出结论,若是纵容“网络欺凌”继续发酵,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其受害者,因为它的攻击是“无差别”和“无选择”的。 坦白说,尽管针对互联网已经有了一些法规,但解决和治理“网络欺凌”实在是任重而道远。原因就在于二十年来的互联网快速发展历程中,我们没有在最初时期就立下好的“规矩”。这就直接导致了目前的“网络欺凌”行为有泛滥之势,而进行“网络欺凌”之人也大多会因“法不责众”而逃脱责任。 尽管面对诸多困局,但我们却不能去等待这个“互联网之癣”自愈。想想那些在“网络欺凌”逼迫下关掉微博,甚至不再上网的受害者,这绝对是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继续纵容它的话,它很可能会发展成“互联网之癌”,威胁到我们深爱的互联网的生存。
|
- 上一篇:用改革引领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 下一篇:人民日报:坚决禁止集中党员打麻将等现象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