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评论 >

用制度牢笼关住走读的“候鸟”

2014-10-17 21:04来源:人民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跑,被称为“走读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这一长期遭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10月13日新华网)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首流传甚广的顺口溜,是群众对基层干部“走读”现象的生动描述。住在城市本是常事,下班回家也无可厚非,然而有的干部周一不能提前到岗,周五却提前坐上了开往回家的列车;有的基层干部以进城办事开会为由,延长滞留时间甚至干脆提早给自己下班;有的干部虽然“早出晚归”,但是认为在基层“无事可做”,热衷于往外跑和往上跑,“在岗”却不见人。如此“走读”的“候鸟”干部,看似各有由头,实则是作风慵懒散漫的表现。

    走读干部工作在当下,“生活却在别处”。“身不在岗”,当群众有急事需要的时候,“我在这头,你在那头”,最后的结果无非是“明天再说”、“回去再说”;“心不在岗”,思绪蹁跹,心浮气躁,一味敷衍应付,拖拖拉拉。“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走读干部不能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又岂能期望和老百姓同心、同德、同奋斗?走读干部的“一走了之”,走坏了形象,走散了作风,走失了民心,走丢了民情。

    走读干部之所以“胆大妄为”,跟一些领导干部疏于管理和干部自身管理松懈不无关系。对于上班下班作息时间,不同地区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在一些地方却总是执行不下去。不少领导“碍于情面”对“干部走读”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不好管、不方便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走读之风”。同时,走读干部也似乎“有恃无恐”,认为自己是“理直气壮”,只要没有人来查处,自然是“得过且过”。

    关住走读的“候鸟”,要用刚性制度构建“牢笼”,将走读干部治理纳入民主和法治的轨道,给走读干部们套上“紧箍咒”,让走读干部“不能走”、“不好走”、“走不远”。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建立健全请销假制度、错时上下班制度、双休日办公制度、夜间值班制度等制度,完善现行公车管理制度、财经制度和报销制度,让走读干部“不好走”;要建立健全民主科学严格的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制度,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干部考勤与选拔任用干部、奖金福利考评挂钩,让走读干部“不能走”;要严格行政问责制度,公开监督检查结果,完善群众批评和投诉渠道,严厉惩处慵懒散漫、擅离职守的干部,让走读干部“走不远”。此外,要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和为民负责的担当意识教育,让走读干部从内而外约束个人行为,以敷衍应付为耻辱,以拖沓散漫为羞愧,自觉放下架子接地气,真心实意听民声,扑下身子干实事。

    走读干部不能“一走了之”,要用制度牢笼关住那些“候鸟”,对于那些总关不住的“候鸟”,该走人就走人吧。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