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专业缘何遇就业“红灯”?
教育部发布近两年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名单,15个专业榜上有名——
热门专业缘何遇就业“红灯”? 本网讯 梳理15个被亮“红牌”的专业,可以发现,有不少是几年前热门的“高大上”专业,例如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知识产权、电子商务。 10月14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发布近两年(2012年、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全国有15个专业被亮“红牌”。就业率较低专业有哪些特点?给高校专业设置带来什么启示?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热门专业为何就业率低? 梳理15个被亮“红牌”的专业,可以发现,有不少是几年前热门的“高大上”专业,例如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此外,当年部分新兴行业,例如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也榜上有名。 这些“高大上”专业和新兴专业,为何就业率低? “这些专业迅速从热门转为冷门,是因为发展规模太快,人才培养质量低,社会需求不足所致。很多学校盲目追逐热点办专业,不少考生也盲目选择热门专业,导致供需失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周石说,这15个专业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社会需求大,但培养人才层次低的专业。这些专业是国家需要并大力发展的,但目前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国家需要,比如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是国家急需的专业,过去没有重视,造成人才紧缺,但这个专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很高,除了了解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还要了解综合性知识,目前本科人才层次低了一些。还有电子商务专业,随着网络购物的流行,电子商务人才需要量大增,但目前基本培养的还是操作型人才。第二类是能被更高学科包容的专业,比如知识产权可以包容在法学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可以包容在公共管理类等。第三类是重复设置、太窄的专业,这些专业其实是可以合并的。比如表演和音乐表演,可以合并。第四类是全国过多的专业,比如生命科学、公共事业管理等,这类专业,基本上所有高校都在开办,导致本科就业率低。 “重灾区”专业怎么办? 被亮“红牌”的专业中,市场营销和公共事业管理成为亮牌的“重灾区”。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在山西、吉林等6省份就业率低,而公共事业管理在北京、上海等6省份就业率低。法学在各省份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为什么会出现专业“重灾区”?这些专业又该怎么办?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解廷民教授说:“对法学专业毕业生而言,传统的社会需求和就业渠道非常有限,司法职业资格考试和公务员考录对许多法学学生来讲是个难以逾越的门槛,而作为职业教育而言,一些学生的择业观念、业务素养和职业能力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即便所谓的‘重灾区’,每个学校的就业形势不一样,每个人的感受也不一样。” 熊丙奇说:“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率低尤为突出,一个原因是很多学校都举办这一专业。同时,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加之用人单位在聘用市场营销人才时,不太看重专业而注重实战经验,因此学营销者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也就成为学生就业的‘重灾区’。” 解廷民建议:“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到学生就业存在一个较长周期,至少需要五六年,这就需要学校新设专业论证及评估既要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又要对数年后社会人才需求形势具有前瞻和理性的研判,而不能短视、盲目跟风;另一方面,学校在新设专业人才培养上要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满足社会需求,帮助他们了解新设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尽可能减少‘求职难’与‘招聘难’并存的现象。” 解廷民认为,有些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社会历练,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有些单位更倾向于招聘上手快、适应能力强,或者层次更高的学生,社会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存在一个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就业率专业榜单发布后,学校、学生、社会各方都应对其理性分析、客观看待,对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市场做一个提前预判,谁能提前预判,谁就能赢得先机。 如何破解专业设置难题? “名单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高校专业设置的引导,避免高校盲目布点、重复设置专业。地方高校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就业率的对比也应当更具可比性,比如在现有的按地域统计外,能否适当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相同或相近专业等因素。”解廷民说。 周石说:“从各省份榜单看,就业率低的专业有3个特点:第一,文科多,理工科少。第二,发达地区热门专业培养人才过多,比如北京的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上海的软件工程,浙江的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都是很不错的专业,但在这些发达地区已经亮了‘红灯’。第三,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从各个省份的‘红牌’专业数量来看,西藏有两个低就业率专业,陕西1个,青海3个,江西4个,而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都是10个。西藏除了档案学、历史学,其他专业的人才都需要。” “各省份低就业率专业,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这和过去多年来高校低成本大规模发展战略有关,选择投入成本低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扩大规模。今后,高校设置专业,不能再走规模路线,必须重视质量和特色,即开办适合本校定位的专业。”熊丙奇建议。 周石建议:第一,本科阶段专业设置太窄,应减少专业教育,提倡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尽量合并专业,培养的人才要能适应社会需要,并能随市场调整自己的专业。第二,让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比如,取消重点、非重点大学,放开竞争,避免过多培养市场不需要的人才。减少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避免浪费资源。同时,国家增强宏观控制,对于“红牌”专业,可以第二年不招或者逐年减少。第三,鼓励大学生到边远地区就业。第四,增加理工科招生人数,让大学生本科毕业也能生存。第五,加大落后地区大学的建设,对这些地区的人才培养给予支持。 (记者 张春铭 实习生 梁艳泽) |
- 上一篇:分性别教育能否扬长避短
- 下一篇:学术尊严是学者自律的前提
- 未成年人性侵案多发生在暑假 96%是熟人作案 10-09
- 中纪委副书记:改进作风从查处节礼奢靡抓起 01-07
- 高校教学改革需着眼整体抓好配套 10-20
- 支付宝资金被“蚂蚁搬家” 10-16
- 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注册将设师德红线 10-08
- 河北省委书记:总结工作实事求是 部署任务措施有力 03-12
-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传递活动在京启动 10-09
- 韩红曾为郭敬明叫停飞机?当事人否认 10-09
- 大学生参加中学同学会偷老师钱包 被判罚8千元 10-09
- 偷同事手机换新工作 轮到自己遭窃不敢声张 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