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学教育 >

“一档多投”:招录改革大步探索

2014-10-03 13:04来源:中国教育报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提出了改革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考试形式与内容、招生录取机制、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等任务与措施。作为其中一大亮点的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具有纲举目张的引领作用。今年福建省大胆探索招生录取机制改革,首次在普通高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中实施“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在招生录取机制改革领域迈出了一大步。

  突破“一档一投”模式

  “一档多投”是指省级教育考试院在高校招生录取投档时,将同一考生的电子档案同时投放到考生填报的符合投档条件的所有院校专业中,招生院校则按事先公布的专业录取规则,对符合本校相关专业录取条件的所有考生进行预录取排序,对不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提出退档意见,并将排序名单和退档意见提交给省级教育考试院审核,省级教育考试院根据考生志愿顺序和院校专业招生计划、专业预录取排序等情况,由计算机自动匹配确认考生的录取专业。每位考生只能被一所院校录取或不录取。

  为了提升高招录取的公平性与效率,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探索高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2010年开始在艺术类本科提前批招生中实行“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试点,并取得成功。2014年,教育部将福建省确定为实施高校招生“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的唯一省份,批准在普通高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中实行按专业志愿“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福建省委、省政府把这一改革项目列为“2014年全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案”项目之一。

  福建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制定了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指导院校根据各自办学需要制定录取标准和排序规则;联合清华大学计算机与技术系网上录取课题组,共同研发并调试完善“一档多投”网上录取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指导考生把握政策要领和志愿填报要求。2014年福建省高招艺术类本科招生设置提前批、A批、B批三个批次。本科提前批设置10个专业志愿(即一个志愿填报某所高校的一个专业);A批设置12个专业志愿,B批设置16个专业志愿,均进行2次征求志愿录取。

  这项试点从7月1日开始投档,到8月9日录取结束,相继完成了艺术类本科提前批、本科A批和本科B批的招生录取工作,共录取11925人。其中,本科提前批共录取新生1115人,与去年相比增幅达20.4%;本科A批常规志愿计划完成率达99.6%,本科B批常规志愿计划完成率达98.1%,是历年来各科类各批次计划完成率最高的一次,也是考生志愿满足率最好的一次。这项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不仅提高了考生的专业志愿满足率,也有利于高校选拔适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不同专业要求的专门人才,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招生的公平公正。

  如何把考生录取到最合适的高校,如何让高校录取到最合适的考生,一直是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难点。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改革稳步推进,1998年教育部开始推行网上电子投档录取方式,代替原有的纸质手工投档录取模式;2008年开始推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招生录取的公平性和效率有了显著提高。但这些都是基于考生高考总分排序的“一档一投”录取模式,始终未能走出考试分数至上与高校被动招生的怪圈。本次“一档多投”试点试图打破这一录取模式怪圈。

  充分实现考生自主选择权

  现有的院校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保证了高招录取的形式公平,提高了招生录取效率。但强化了分数至上的理念,高考分数依然是高校选拔新生的唯一依据,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高校办学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模式中,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只要达到所填报院校的最低投档线就被投档。导致考生要面对一个两难问题: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可能因分数达不到所填报专业录取线而被退档;若选择服从调剂,则可能被调剂录取至不喜欢的专业,影响专业学习积极性。因此,多数考生不得不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一档多投”则克服了院校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的制度缺陷。首先,按专业志愿“一档多投”录取模式不存在服从调剂的问题,消除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考生可以放心填报自己擅长或喜欢的专业,不用担心自己被调剂至不喜欢的专业,极大地提高了考生的专业满意度;其次,“一档多投”为考生提供众多的投档机会,考生档案可能同时被投至所填报的所有院校专业中,即使被某几所院校退档了,也还有被其他院校录取的机会。而院校平行志愿录取模式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被退档就意味着参加征求志愿或等待下一批次的机会。因此,“一档多投”为考生提供多次、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实现了考生自主选择的人本育人理念。

  满足不同高校人才特色需求

  在传统招生录取模式中,高校完全被动地按照考生高考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录取,高校招生活动被简化为仅由电脑自动接收省级考试院所投放考生电子档案的行为,而高校的专业需求始终得不到满足。为了减少考生退档,绝大多数院校要求把投档比例缩小至1∶1.2,甚至是1∶1,几乎没有可以挑选的余地,毫无招生自主权可言。更不合理的是,这种模式将一所院校无论是招收5000人还是招收50人,都仅作为一个投档单位,其中的招生专业无论是50个还是只有1个,都实行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序录取。由于每所院校只有一条投档线,知名高校投档分数较高,被投档考生若没有被所填报的专业录取,就只能服从调剂至冷门专业,否则就会被退档,这就会影响考生入校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但也有不少知名度一般却有专业特色的院校,由于投档分数不高,即便是再好的专业也招不到优秀生源。因此,如何满足高校的专业建设需求成为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的方向,“一档多投”则可以满足高校的自主选拔要求。一方面,“一档多投”大大增加了高校自主选择考生的机会。在福建的试点中,一所高校所投档考生的档案数往往是招生计划数的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高校可以游刃有余地按照事先公布的录取规则挑选考生。另一方面,高校的特色专业能挑选到优秀生源。高校招生不再以整个院校,而是以这所院校里的每一个专业类别作为投档录取单位,而且院校可以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对不同的专业提出不同的录取标准,因此考生可以放心填报自己心仪的专业。最终的结果是,一般院校的特色专业也可以招到优秀生源,而名牌大学的冷门专业也可能受到冷落。“一档多投”最大的优势是促进高校举办特色专业,克服高校办学同质化的痼疾。

  创新高校招生录取机制

  首先,“一档多投”打破了原有招生录取模式的制度桎梏。原有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设置了招生批次、招生类别、院校志愿数、调档比例、服从调剂等诸多限制,招生批次有本科提前批、本一批、本二批、本三批、高职(专科)批等;招生类别有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体育类,其中还有自主招生、定向招生、中外合作办学招生、港澳台招生等;院校志愿数在不同批次各不相同,从2个至40个志愿数不等;调档比例从1∶1到1∶1.5不等。这些名目繁多的设置既不利于考生填报志愿,也给高校增加招生负担。有些高校从提前批到本一批、本二批甚至高职(专科)批都有招生计划,还有自主招生、定向招生、中外合作办学招生、农村专项招生等样样俱全,烦琐而低效。“一档多投”完全可以打破了上述种种限制,只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大类型组织招生,无需设置招生类别,考生填报志愿数可以增加至50个或100个,甚至更多。高校根据事先公布的专业录取标准和排序规则来录取新生,绝大多数高校仅需一次投档就可以完成招生计划,既自主又高效。其次,“一档多投”真正实现了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实行“一档多投”,高校按照专业类别公布录取规则,即可按高考总分,又可按某科专业分,还可按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重大竞赛获奖等情况来综合考虑录取考生,考生则根据高校公布的专业录取规则自主选择填报专业志愿。因此,“一档多投”解决了高校招生自主性与公平性的矛盾,高校自主制定的录取规则公开透明,所有考生按照这些规则公平排序录取,省级考试院和社会各界可以对高校录取考生进行有效监督,真正实现阳光招生。(王伟宜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