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评论 >

当涨价已成景区例行动作

2014-09-19 21:19来源:新京报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十一黄金周临近,不少人打算出门旅行,可全国多家景区门票9月却集体涨价。据国家旅游局网站显示,目前全国5A级景区共171个。据统计,票价过百的景区数量已达到101个。换句话说,几十元畅游名胜的时代已经翻篇儿,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而门票提价合理与否,又引发争论。

    要习惯门票“随行就市”式涨价

    指望靠行政之手摁住票价正常浮动的苗头不靠谱,许多景区也已实现经营权转让,在此情境下,政府也该廓清职责,不应直接干预定价。

    不少5A级景区“逢节即涨”,让不少人发出“玩不起”的感叹,并给其扣上“乱涨”的帽子。对游客而言,涨价当然让人不爽,可从客观规律看,5A级景区果真就涨得没道理?

    应看到,5A级景区多是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种稀缺的旅游资源,通常功能更齐全、设施更完备,随着近年物价水平的整体上涨,包括人工、物料等在攀升,5A级景区建设和管理都要投入更多财力物力成本,适当提高门票价格在内的服务收费,无可厚非。而在十一前“涨风劲吹”,也契合淡旺季的供需规律。再者,价格调整,也能起到调节人流的作用,避免人流过多溢出景区承载力。

    涨很正常,只可惜,我国迄今都没一个合理的门票价格上涨生成机制。我国《旅游法》规定,利用公共资源等建立的景区,门票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问题是,目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实行的就是国家指导下、以省为单位分级管理的政府定价机制,各级的景区门票价格都是由地方政府价格部门批准的。而行政干预,也扰乱了票价“随行就市”浮动的节奏。如2007年,国家发改委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结果,导致每逢限涨令解禁,景区就出现扎堆报复性地涨价。

    说到底,指望靠行政之手摁住票价正常浮动的苗头不靠谱,附在景区上的供需规律就摆在那,而许多景区也已实现经营权转让、市场化运营,在此情境下,政府也该廓清职责,做好监管的同时避免行政越位,不应直接干预定价。比如,景区门票调价事先可行性立项、票价运营成本监审办法该如何完善,这些都要更明晰的监管办法。某种程度上,正是因应有的监管不到位,行政之手又乱伸,才致使本来合理的景区门票涨价,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建立合理的门票生成机制,也是为合理涨价“洗白”的前提:如在国家层面出台景区门票价格定价监管办法,完善包括调价事先论证立项机制、成本监审规则等在内的操作细则;将旅游景区按质量不按地域科学分类、分级,建立灵活科学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体系。

    旅游业是特殊的服务业,捋顺景区门票价格,也是完善行业秩序的题中之义。而日前,国务院新设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把全国旅游工作议事由部委协调上升到国务院领导层面,目的就是推进包括国家旅游产业在内的相关方面大发展。真心期望,在其运作和强力推进下,景区门票价格合理生成机制能早日出台。到那时,对票价上涨,公众想必也不会再大惊小怪。 □余明辉(价格鉴证师)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难过“门票”这关?

    无论是从5A级景区属性、当前的涨价特征,还是产业转型角度看,这些5A级景区集体涨价都难言合理。而高价门票下,人们旅游的步伐也会被拦截。

    十一在即,很多知名景区的门票价格又“应声而涨”,且涨价理由都似曾相识:经营状况不佳、运营压力过大、景区设备缺乏修缮、前提投资过大……与之相对的是,网上反对声一片,在新华网网络调查中,超过98%的网友不赞同景区门票涨价。

    舆情风向很能说明问题:无论是从5A级景区属性、当前的涨价特征,还是产业转型角度看,这些5A级景区集体涨价都难言合理。

    关于景区门票提价,我国《旅游法》中明确规定,“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当提前六个月公布”。一些景区赶在“黄金周”等节假日前提价,涉嫌违规。更重要的是,景区带有公共属性,以5A级景区为例,其观赏价值多在自然风貌、历史遗迹,而不是现代的人工景观或游乐项目。其定价上,也应注重社会性和公益性,不能轻易被地方保护主义所绑架。

    有专家说,在现有体制下,景区收费套路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高速公路收费模式异曲同工——这也是种运作模式,可在景区运营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不高的情况下,谁来确定它是在按合理定价原则运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人做过比照:张家界的门票是美国黄石公园门票的4倍,参观法国卢浮宫也只需85元人民币,而日本富士山则完全是免费。还有媒体报道,把买一张九寨沟门票的钱,拿去买美国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日本富士山门票之后还有剩余。它们不会以“保护文物古迹”为由随意提高门票价格,而多是通过区域内某些景观额外收费、限制票量、分时段分批次进入参观等办法,控制客流量。像比萨斜塔,每天分批次(1小时2至3批)对游客开放。

    在这些国家,门票收入在景点运营费用中占比不大,仅20%左右,运营费用主要来自政府补贴、个人捐助和商业开发式筹集资金。其经验也证明,旅游经济只有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阶段,把旅游产业链做长,才能获取更大的整体效益。在国内,西湖的例子被常举:据统计,西湖景区每年因此直接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但公园免费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可惜步其后尘者寥寥。

   说真的,道理其实都说烂了,但太多景区还是走不出“涨价窠臼”,到头来,高价门票阻截了人们旅游的步伐,也让景点资源利用陷入“杀鸡取卵”的境地。 □杨国英(学者)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