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文卫 >

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青岛召开

2014-09-06 12:26来源:文化部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中国文化报记者翟群报道:9月4日,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山东青岛召开。外交部、科学技术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和海军等“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代表,沿海和部分内水水域的各有关省区市文物部门、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代表,以及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国家文物局直属单位代表、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随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独立建制,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立足沿海、兼顾内水,依托中央、调动地方”的宏观布局初步形成。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为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宏观战略研究,着力解决法制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开放体系建设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主阵地作用,狠抓基础工作,加强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全面摸清家底,建立水下文化遗产分级分类保护体系。此外,着力做好沿海海域水下文物普查、“南海I号”沉船发掘和保护、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等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点项目,并切实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大力促进合理利用,实现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会后,代表们参加了“中国考古01号”首航出发仪式。这是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用船,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专业设备装备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仪式结束后,“中国考古01号”将赴辽宁省丹东港开展水下沉船遗址重点调查。

  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介绍,“中国考古01”于2013年4月11日开工建造,2014年8月6日正式交付使用。该船采用全动力推动方式,满载排水量980吨,续航力1000海里,自持力30天。主要工作海域为我国沿海与西沙海域,船上配备了专供考古工作所需的多波束声呐、旁侧声呐、浅地层剖面仪、考古仪器设备间、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潜水工作室、减压舱、A字架、折臂吊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航性,能够满足进行水下文化遗产调查、试掘、小规模考古发掘、出水文物初步现场保护、小规模展览等功能。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