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学教育 >

谁能当好教育局长?

2014-08-29 12:36来源:中国教育报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8月28日评论版刊发《教育局长专业化是个真问题》一文,就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决定免去秦德亮畜牧兽医局局长职务,任命其为教育局局长一事提出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管理水平、办学水平,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家办教育,挑选具有现代教育专业素养的教育局长,尽快建立地方教育局长的专业化标准,完善地方教育局长选拔任用制度,干部管理部门在具有教育局长任职专业资格的人选中遴选教育局长应该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列入政府人事任免的基本规范。该文引起读者热议,本报特就教育局长专业化问题继续刊发评论,以飨读者。

 

焦海洋 绘

跟局长要专业素养太过奢侈

  畜牧局长转任教育局长,哈尔滨市的这场“人事变动”迅速触痛了舆论的敏感神经。

  诚然,我们期望教育局长能够“专业对口”,但仔细想想,教育局毕竟不是学校,依然属于政府管理机构。同样,教育局长也不是学校校长,更不是一线教师,其业务素养核心体现为行政管理能力。反观秦德亮的“出身”,他曾担任市长多年,其行政能力至少能够“过关”,而且身为市长也不可能对教育工作不闻不问。假如秦德亮热爱教育,而且具有良好的品行修养和是非标准,那基本上可以胜任教育局长的角色。

  面对舆论对秦德亮业务资质的普遍批评,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于8月27日迅速出面回应称,秦德亮学过师范,当过教师,当市长期间领导过教育行政工作,而且符合干部任免的相关规定。组织部门的回应显然属于防守型的“过场话”,因为它未能准确地回答公众真正关心的问题——秦德亮是否具备教育局长的业务资质。

  究竟什么是教育局长的业务资质,显然缺少一个既定的评判标准,一切争论更像是“隔山打牛”。反过来讲,不单单是教育局长,哪个部门的“一把手”不需要业务资质?显然,如果干部任命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考虑官员的“专业对口”问题,那无疑是一种万幸。然而我们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局长本质上还是政府官员,而官场逻辑的最大傲慢莫过于“重行政轻业务”。因此,跟教育局长要业务资质,虽然体现了人们对干部任命规范的美丽向往,但在顽固的体制面前却是奢侈的。

  其实,畜牧局长转任教育局长之所以令公众“颇不宁静”,不能不提到两种业务存在的“感观”上的巨大冲击,而媒体敏锐地发现了这种“视觉冲突”,并熟练地将其转化为一种消费话语。设想一下,如果教育局长转任畜牧局长,或许不会激起什么舆论波澜,难道畜牧局长的专业门槛就很低吗?这不能不提到媒介话语骨子里的消费欲望。于是,“局长转任”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舆论噱头出场,而“局长转任”问题被有意转化为管动物与管学生的类比问题。这虽然是公众有意制造的一种讽刺,但在现实逻辑上却是粗暴的,很容易限制并压制理性的生长空间。

  当然,如果将“局长转任”的舆论升级问题完全归于媒体和公众的炒作,那完全是低估了舆论深处潜藏的浓浓情怀。公众在局长问题上之所以反应强烈,根本上还是源于社会心理深处对教育问题的深层忧虑。在这种集体焦虑中,秦德亮更像是一个被有意挪用的修辞符号,因为他“近乎完美”地激活并触怒了公众由来已久的教育不满。正因为人们的教育信心失陷了,所以才“忍不下去了”。之所以拿秦德亮出来“说事”,本质上体现了我们时代的亚文化抵抗智慧。

  显然,公众的质疑多少有点“苛刻”,但总体上是善意的,而且更像是一种满怀理想主义的集体呐喊。因为人们真实地触摸到了教育的痛处,所以才由衷地期待一个更健康的教育肌体,这才在教育局长的人选问题上显得格外“挑剔”。如果有一天,教育事业越来越阳光,人们的教育信心无比强大,再面对“局长转任”这样的新闻,或许会平静许多。(刘涛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教育经历过短是当局长的“硬伤”

  “教育家办教育”这一命题曾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原因很简单:教育人也好,老百姓也好,大家都认为教育这一行业很特殊,需要爱教育、懂教育的人来办、来管,来按照教育的规律办事,来培养既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或许正因此,当听到哈尔滨市人大任命原畜牧兽医局局长秦德亮为市教育局局长时,各种各样的吐槽铺天盖地而来。

  作为教育行政的一员,我还是能够理解哈尔滨市人大这一任命的。一是国家机关人员任免有它的程序,人才的选拔、任用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秦德亮曾任中学教员、尚志市市长、阿城市市长、哈尔滨市农委副主任等职务的履历看,他转任教育局局长其实也是一次正常的人事任免;二是政府各职能部门承担的是一些行政管理职能,虽然具体分工不同,但都必须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都要涉及人、财、物的管理,所以就管理这一职能而言,还是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至于具体的业务,行政部门也要管,但更多的是依靠具体的业务部门去管理。但理解归理解,心里还是有些疙瘩的:“畜牧兽医局局长”与“教育局局长”,无论是名称还是具体管理内容,反差毕竟太大了。不要说老百姓一下子很难接受,我们教育人本身也深切感到不是很顺,不知有关部门在考虑这么重要的人事任免时,有没有考虑到老百姓的切身感受,顾及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

  作为一方百姓,他们看重老师、看重校长、看重局长,内心深处其实也是呼唤教育家来办教育,让教育内行来管教育。正因此,选任教育管理者的时候,要多考虑老百姓所思所想,要与老百姓心心相印,应该把教育“知名者”、群众信任者放到应有的位置上,而不能不管他是否适合这个职位,有官位空着就把相应级别的干部安排进去。事实上,在一个地方,胜任教育管理岗位的人是很多的:他可以来自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可以来自政府与教育关联度比较高的部门,可以来自我们的学校。可事实与我们的期盼相距甚远,偏偏让一个来自畜牧兽医部门的局长来做教育局长。外行可以领导内行,我们也不怀疑其工作水平,也相信其通过学习会迅速实现角色转化。但教育上我们耽误的已经很多,事业的发展耽误不起,老百姓的孩子耽误不起,人们还是非常希望选择一位能迅速进入角色、马上适应工作的同志来担任教育局长。

  往深层次想,这里可能还涉及干部任免机制的进一步改革。长期以来,我们的干部任免制度有许多有益的探索,有了很多实质性的举措。但不容否认,习惯的传统的机制还很顽固,干部任免时,还较多地考虑资历、级别、任期,优先考虑解决干部的官位。一些不懂行的领导到了一定的岗位不虚心、不好学,刚愎自用瞎指挥,不仅常常让部门和下属不知所措、苦不堪言,而且造成一个地区上上下下的瞎折腾,严重影响事业发展。

  哈尔滨完全可以选用一位既有教育领导的专业水准和能力、又能为老百姓接受和欢迎的同志任教育局长,真正做到“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子上”,真正实现唯才是用、内行管理,这样老百姓可能更能理解教育、支持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更能让人们看到教育的希望、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 (郭志明 江苏南通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网友观点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渴口中学杨启锋:地方政府在任命教育局长时,首先考虑的是官员的交流轮岗和行政级别,往往忽略其教育的专业素养。其实,什么样的领导干部更懂教育改革,更适合做教育局长,最有发言权的不是用人部门,而是广大教师群众和学生家长。如果地方政府在选用领导干部时多倾听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充分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就会有效地弥合政府和群众在选用干部标准上的偏差,减少质疑的声音,增强选人用人的公信力与可信度,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湖南省茶陵县城西小学教师黄云生:一位担任过畜牧兽医局局长、并有过任教经历、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也完全可以在新的岗位上形成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能力。诚然,教育局面对的日常工作有别于畜牧兽医局,但是,一位研究生毕业、有过任教经历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学习来接受任期内教育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在不断的适应调整中努力实现这目标和任务。

  浙江省嵊州市蛟镇中学教师周国梁:教育局局长的任命,除了要符合担任“局长”的基本的必备条件,即要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地方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外,还需要有担任“教育局”局长的选备条件。塑造人的心灵的局长不是其他局长能够随便替代的。基于当地政府对秦局长和教育相关的经历和经验的说明,面对现代化的教育要求,要说其具备“教育局”局长素质,也有点勉强。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