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融资贵 专家:全系统政策体系前所未有
原标题:十招破解融资贵 专家:全系统政策体系前所未有 国办发十条意见破解融资贵 专家:前所未有(网络配图) 本网讯 北京8月15日 (李海霞)继月末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后,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推出十条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中小银行研究基地主任曾刚在接受人民金融专访时认为,相比此前的措施,此次以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为主要目的的“国十条”指向更加综合和系统,形成了多措并举、全方面的政策体系。 此次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十项有力措施: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二要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三要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四要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五要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六要完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七要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八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九要积极发挥保险、担保的功能和作用;十要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特点之一:从宏观到微观 形成整体架构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是横在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坎。今年7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多次提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相关问题。 “影响融资成本的因素很多,有金融和实体经济方面的原因,有金融机构自身管理上的问题,也有监管政策和宏观调控方面的影响。”曾刚认为,在治理和调控“融资成本高”问题时,应全盘规划、多管齐下,方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在曾刚看来,此次“国十条”所涉及的金融政策正是一次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架构。“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提出的多项缓解融资成本高的举措,在此次都有涉及,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从整体来看,正是把以前零散和单独的举措放在一起形成的整体政策规划,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解决融资成本高的难题。” 曾刚说,从宏观调控看,“国十条”有“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从监管政策看,有“完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发挥保险、担保的功能和作用”;从金融机构自身看,有“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从服务实体经济看,有“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要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和“要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融资贵’是特定背景下,各种经济、金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曾刚说,“‘国十条’这样一个全系统的政策框架,是前所未有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问题的全貌,” 特点之二:多层次 条条都为降低融资成本 曾刚认为,在市场化环境中,企业的融资成本定价大致包括这样几个内容,即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运营成本以及金融中介的利润,等等。“‘国十条’对应于这四个方面都有相应的政策举措,每一条意见都指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资金成本主要受宏观政策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曾刚表示,“央行宏观调控相对宽松,让利率水平得以维持在一个比之前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利率市场化的显著加快,大量理财产品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等金融工具出现,特别是,“各类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或运用原则上应当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的提出,将会促进企业的资金成本就会进一步降低。 在信用风险持续增大的情况下,风险成本也是融资成本较高的原因之一,曾刚认为,目前,全球经济进入再平衡阶段,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常态,部分行业、地区的信用风险明显加大,银行不良率持续小幅上升。“‘国十条’中提出了多元化的降低风险成本的举措,如建立多元化的风险分担体系和完善考核体系,同时还有政府性基金、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介入,企业的风险成本将有效降低。” 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信息的缺失加大了信贷的营运成本。曾刚认为,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的信息是非标准化且零散的,银行对于进行风险分析进而发放贷款的成本非常高。目前,利用大数据建设的社会征信体系和其它多元化的开放式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可有效地降低风险成本。 金融中介的利润在企业融资链条被拉长之后,往往高于正常值的2到3倍。曾刚表示,“‘国十条’中提出强化监管,规范融资行为,对不合理的融资方式及收费行为取缔和限制和尽可能缩短融资链条正是为了降低金融中介的利润。” 金融不可能对小微企业永远“输血” 曾刚介绍,从国际上看,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不一定是直接的金融扶持政策,更多的是对小微企业本身生存状态的保护上面。 曾刚表示,“除‘国十条’外,改善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保护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财税部门降低税收改善其财务状况,对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也非常重要。” 曾刚认为,只有须改变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才能改变它的金融环境。“因为金融是给它输血的,如果他身体不好,不可能永远输血。所以根本目的还是让它身体好起来,身体好起来就要相关的政策去做实了。” 同时,曾刚也认为,不宜过度渲染“融资贵”现象。他表示,小微企业因其自身经营风险高和能力差,在世界各国都会面临“融资贵”的难题。在次贷危机之后,实体经济经历重大调整的时期,情况尤其如此,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 |
- 学者:信访带有封建“人治”色彩 损害法治权威 01-22
- 头条:权威解密跨境追赃需迈几道坎 11-25
-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美国务院官员涉南海言论答记者问 02-09
- "单独两孩"是过渡政策还将继续完善 02-10
- 谈县级政府法治形象打造:管理者转向服务者 12-16
- 马爱国:用四个“最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01-21
- 一念之差贪套房 一世清白成过往 12-28
- 专家:有的地方卫生局领导带头抽烟 无人敢劝阻 12-30
-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解读今年巡视工作4大变化 04-09
- 专家:搜寻失联客机过程将非常漫长 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