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评论 >

别把“麦当劳成饮品店”当笑话

2014-07-29 13:13来源:荆楚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受上海福喜事件冲击,北京大量麦当劳餐厅陷入无餐可售的窘境。记者昨日走访北京多家麦当劳看到,店内消费者要比以往下降一半以上,且几乎所有桌上只有饮料。记者在前台询问发现,主食菜单的13款汉堡和饭食都停止销售,部分餐厅仅有一款麦香鱼汉堡在售,但点单者寥寥。(7月28日《新京报》)

    “汉堡基本都停止供应。麦乐鸡没有,鸡翅也没有了。香骨鸡腿也没有。”这成了多家麦当劳服务员给出的“标准答案”。由于无餐可售,平时忙碌的麦当劳服务员许多都只能干站在售货台上。于是乎,麦当劳俨然成了饮品店,或者用麦当劳服务员的话说,“我们现在只有饮料冰淇淋以及薯条,您也可以去旁边的麦咖啡选购糕点和咖啡。”

    大约50年前,一位美国气象学家曾经富有诗意地告诉我们,“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如今,这句话在大洋的这一边再次得到了应验:上海福喜食品厂推开一扇“问题食品门”,一个星期后,北京的麦当劳就成了一家“饮品店”。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到,像麦当劳这样的全球连锁快餐店,居然也“轻而易举”地“中招”,成了“过期肉”的集散地。一旦“问题食品”被揭发,麦当劳居然无食品可卖。那莫非在暗示我们:麦当劳卖的都是些问题食品呢?果如是,麦当劳的食品监控岂不是形同虚设?

    再者,麦当劳成了“饮品店”,也清楚地说明,这次福喜“过期肉”所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但包括牛肉,也包括鸡肉,从供应链的最下端到供应链的终端消费者都受到影响,而且从上海到北京,由南到北波及中国大片地域,“福喜事件”让中国食品安全再次亮起了黄灯、红灯。

    按说,经历了几年前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之后,我们应该“吃一堑长一智”,对食品业的监管更严格一些,把食品安全工作尽量做到位。尤其是像福喜这样的跨国食品巨头,每年在华销售额15亿,食品监管部门更应该做好抽查、临检、年检等,不让问题食品走出工厂。但福喜居然把“过期肉”改个包装就拿来继续加工成食品卖出,而“发现”这一切的却不是食品监管部门官员,而是在工厂里“卧底”了两个多月的新闻记者。

    当麦当劳这样的“巨无霸”也在食品安全上栽了跟头,当跨国食品业巨头也不把“过期肉”当一回事,而我们的食品监管部门却被蒙在鼓里时,我们的“舌尖上的安全”就真的“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