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蕉岭镇干部全部下村 考核打分村民占8成
5月29日,广福镇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一位村民正在为家人办理社会保障卡,不到十分钟,便完成了所有手续。 本网讯 (记者胡新科 通讯员涂永平 黄麟胜 陈晓光)“黄组长,我家里2亩多的田全被泥土掩埋了,想请你去看看,帮我想想怎么处理。”5月底的一天,广福镇石峰村村民罗仕炳在村里找到广福镇驻村干部黄如。 驻村小组长黄如和村书记罗忠吉等几名干部随后赶去了解情况,原来罗仕炳的田地上方,是一家油橄榄公司的果园,在连日暴雨的冲刷下,果园的泥土掩埋了临近几户村民的土地。 在广福镇及石峰村委会的联系协调下,80岁高龄的罗仕炳根本不用出面而得到满意的处理结果:油橄榄公司承诺赔偿损失并负责清理淤泥。 在蕉岭97个村庄里,类似的矛盾化解方式正逐渐“流行”。2014年4月21日,蕉岭县正式印发《蕉岭县镇级设置一办一中心改革方案(试行)》。根据方案,原镇级设置的6个综合性办公室和7个服务中心,调整设置为“一办一中心”工作机构,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理服务中心。镇干部全部下沉至村民小组、群众家户一线,与村干部一起开展为民服务工作。蕉岭县组织部门同时出台了对镇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考评办法。 5月27日,蕉岭县委书记温向芳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单位,“一办一中心”改革是蕉岭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部分,其初衷是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便老百姓办事。“干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有了时间保证,才能让干部和群众彼此了解沟通。工作做得好不好,由老百姓直接打分,让老百姓说了算。” 驻村干部更像村干部 谈起5月份那几场大雨,谈起被淤泥掩埋田地的处理结果,罗仕炳连赞镇里的驻村干部“能办事”。“我都80岁了,根本不知道怎么跟公司谈判,可不去要赔偿,这损失怎么办?”左右为难的罗仕炳想起了驻村挂点自己家的镇干部。 石峰村支书罗忠吉告诉记者,当时农田被掩埋的村民有四五户,“如果是村委去和公司交涉,公司未必买账,说不定扯皮都要好久。”但由驻村干部把情况反映到镇里,再由镇里出面交涉,不到一周时间,就有了让村民满意的结果。 曾平是一名“80后”,在三圳镇安监所任职,担任三圳镇九岭村驻村干部。除了所里安排的任务,曾平几乎每天都会骑摩托车到村里,走家串户,寻找建立自己的“堡垒户”(“堡垒户”一词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指在斗争环境极端残酷的情况下,群众舍身忘死、隐藏保护共产党干部和人民子弟兵的住房关系户。——编者注)。作为安监所的工作人员,曾平以前也经常到矿点、企业检查安全生产情况,不过远远没有像现在这样一直在外面跑,“村里现在就是我的办公地点”。 曾平介绍,他在村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群众接触,听他们反映情况,调解纠纷,喝茶聊天其实就是工作的一部分,“通过聊天了解村民关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能解决的就自己协调,不能解决的就上报到镇里。” 曾平走在村道上,与村民相遇,双方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有村民主动停下和曾平聊天。九岭村支书徐文坚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现在的驻村干部更像村干部,和村民混熟了,“威信有时比村干部还高,我们解决不了的,他们可以解决。” 乡镇干部下沉,深入村庄农户,这只是蕉岭县“一办一中心”改革的部分内容,虽然还未到对干部考核的时间,但毫无疑问,密切干群关系的效果已初显。 干部考核群众说了算 乡镇机构改革为“一办一中心”,干部下沉到村、包组、包户,对乡镇一级政府的运转是否有影响?蕉岭县先选取广福镇、三圳镇作为试点单位。 5月29日,广福镇镇长郑康文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乡镇机构存在庙多干事人少的情况,‘一办一中心’整合了资源,反而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郑康文介绍,广福镇政府工作人员共76人,一些站、所一般只有两个人,如果遇到个别站、所两个人都休病假,就找不到人办事了。通过“一办一中心”改革,设立10个组之后,整合了人力资源,其他组员就可以帮助处理多项业务。 郑康文认为,“一办一中心”的改革同时也配套了相应的评议考核制度,镇里对“七站八所”的用人话语权更重了,虽然人事权还属于县局,但提拔、调动要征求镇级的意见,镇里开展工作更顺畅了。“下沉的干部实施网格化管理,每位干部都要和网格内的群众打成一片,年终考核时80%的分值由群众打,这个考核直接关系到干部今后的提拔任用。” 广福镇党委副书记王城庆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他以前每周要接待十多起群众信访,干部下沉后,信访就少了很多,“不是说百姓没有要反映的问题了,而是干部下沉后,一部分在村里就由驻村干部解决了,还有一部分解决不了的,转给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解决。干部不下去,老百姓就会上来反映。” 王城庆认为,少数基层干部作风不扎实,天天待在办公室闲着、玩电脑,和村民接触比较少,使得一些政策落实仅仅停在口头、写在纸上,少数干部已经习惯于这种安逸状态。王城庆坦言,刚开始试点时,他确实难接受,觉得没必要改革,“原来的设置干得好好的,和上级部门对接也顺畅,机构合并后,担心和县局衔接出现问题。” 试点了一段时间后,王城庆发现工作开展更顺利了,和老百姓沟通更顺畅了,“干部下沉实施网格化管理,一个人联系几十户群众,要和他们打交道,熟悉之后关系密切了,工作推进阻力小了,更顺利了。” 三圳镇党委书记古远基表示,镇里以前也要求镇干部驻村,但是要求没有那么严格,现在相应的规章制度更加规范、严格,“改革后管理镇干部的工作压力是大了,不过工作推进更顺畅。” “县里出台了规范的考核制度来保证干部下沉、网格化管理的推进。”温向芳介绍,干部考核采取群众评(占比例80%)、干部评(10%)、领导评(10%),这个考核比例就是要敦促干部真正沉下去,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每月还要拿餐票到网格服务对象中的村民家里吃4顿饭,餐票要有签名,由农户到村委领取餐费,村委集中后,统一到镇里报销。”年度考评结果,由县委组织部存入档案,作为今后干部使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乡镇在本镇干部调动、提拔上具有更大的发言权。” “七站八所”改为“一办一中心” 温向芳告诉记者,从去年3月开始,蕉岭便考虑对镇级机构进行改革。“部分群众为了公共利益来反映问题,简单归为信访,会引起群众反感。”部分特殊贡献群体,因为工作、生活困难向组织反映,被机械性转到信访部门,也极易引发不满。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蕉岭县开始尝试把乡镇干部下沉下去,争取把萌芽的矛盾化解在村里。 2013年5月,蕉岭县开始在广福镇、三圳镇进行“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试验。“此时恰逢广福镇遭受5·19洪灾,灾后要救灾复产,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大量乡镇干部下沉到村、户,效果良好。”温向芳认为,此次干部下沉的尝试让大家体会到乡镇干部下沉对顺利开展工作的作用。 温向芳介绍,他是1990年代初到乡镇工作的,深深怀念那个年代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现在交通、通讯发达了,干群关系本应更密切,但事实恰是相反。原本是面对面交流的事情,变成一个短信、一个电话;即使下乡,半个小时来回,有些干部根本不待在村里,很难在村里扎根,老百姓就不可能和干部心贴心。 蕉岭“一办一中心”的改革探索思路是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群众到镇府办事,门牌很多,“七站八所”,看得眼花缭乱,根本不知道进哪个门,如果是边远村庄的群众,要坐车一个多小时到镇里,还要赶回去,时间却都花在敲门找人上。 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在“对内统筹,对上保留”原则上,不增加编制,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蕉岭县考虑将“七站八所”改为“一办”(党群工作组、经济发展组、农业农村组、规划建设组、机关服务组)“一中心”(社会事务组、信访维稳组、人口计生组、文教体育组、产权交易组)。 “‘一办一中心’的改革方向是没错的,因为老百姓是欢迎的,干部作风会更扎实,干群关系会更加密切。”温向芳说,从群众、乡镇干部的反馈来看,目前的效果是良好的,“可以理解为今后镇级机构只剩下两个部门,这是一个探索方向。” 温向芳表示,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单位,蕉岭县是在没有突破人员编制、机构编制的前提下大胆先行先试,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干部下沉实施网格化管理服务后,对干部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了,“国土、民政、水利、计生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干部收到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否及时帮助解决,关系到群众对干部是否满意的打分,也直接关系到干部的评议考核。干部行不行、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 编后 农村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要获得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深化农村改革是势在必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就是“深化农村改革”,文件指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保护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的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建设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在农村综合改革方面,广东是探路者。远的不提,就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的2011年,针对广东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明确县域内各乡镇功能定位,以功能发挥好坏论成败,而不再以GDP大小论英雄;进一步深化富县强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提升乡镇政府的服务效能、施政能力和服务“三农”能力,推动乡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行政村;到2015年,广东要基本建立起广东特色的农村改革发展体制机制。 2013年,广东被列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省份,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实施方案》;梅州市蕉岭县、清远市阳山县、江门市新会区、佛山市南海区、东莞市等成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佛山市南海区、清远市、广州市白云区、珠海市斗门区、肇庆市德庆县、揭阳市揭东区是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云浮市则是农业部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各试点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可以突破现有政策法律的框架,尝试探索,积累经验后再向全省推广。 先行先试,是为了发挥基层的智慧与创新精神,也是为了检验改革措施是否符合实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并用继续改革的方法弥补昔日改革的不足,持续创新。作为普通民众,更关心的是,农村综合改革是否有利于村民的生产生活,能否让村民增收,能否让村民增强幸福感。 |
- 东航北京新机场主基地开建 06-29
- 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再掀全民集中宣传反恐维稳高潮(图) 06-04
- 加州限制亚裔生入学法案暂搁置 将听取华人意见 02-28
- 地方职工福利:多省节日慰问全年不超1千 上海不超400 02-09
- 民政部门对冬季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展开救助行动 12-01
- 青海将向59.6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两节红包” 12-09
- 那仁和布克牧场住村干部坚持做到 “三个结合” 09-27
- 八项规定两周年述评:铁面执纪形成强大震慑 12-02
- “指尖消费”将强势拉动中国经济 03-09
- 刘延东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