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多地“红头文件”禁“谢师宴”:如何“感恩”成难题

2014-07-09 18:15来源:新华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合肥7月9日(记者朱青)全国各地风行多年的“谢师宴”“升学宴”,2014年毕业季在多地面临了“红灯”。安徽铜陵、广东江门、山东滕州等多个省市教育部门和纪检部门发布一纸“禁令”,禁止教师和党员、干部参加或操办“谢师宴”“升学宴”。

“谢师宴”又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刹住“谢师宴”就能刹住歪风邪气?学生和家长又该如何“谢师”?

毕业季禁止党员干部办“谢师宴”

安徽、广东、陕西、山东等多地教育部门以政府文件形式向教师发出“谢师宴”禁令,江西新余市一中以全校教职工签订承诺书的形式集体向“谢师宴”说不。

叫停“谢师宴”“升学宴”背后的反腐意味也在各地纪检部门配合发出的“倡议”“禁令”中显露出来。安徽铜陵市纪委就发出“禁令”,禁止党员干部借子女升学请客送礼或变相收礼。

对政府部门这样的做法,网络上的反响褒贬不一。有网民认为,此举有利于刹住借机敛财的不良风气。网民“阎良县令”说:“想没想过老师去参加谢师宴的时候,饭你虽然吃了别人却以谢师宴的名义在敛财,最后受伤害的到底是谁呢?”

但也有不少网民认为,毕业为道别和感谢老师聚餐并无不可,不应把“谢师宴”与“歪风邪气”简单等同。“不能一棒子打死,家长就是想感谢一下老师都不行么?”

变味“谢师宴”令谢师变尴尬

安徽省合肥市一名中学教师余梅(化名)认为,“谢师宴”原本没有那么复杂,是社会风气将其染上了复杂的色彩。“以前,谢师宴就是毕业了全班学生和老师一起聚餐一次,就是常说的‘散伙饭’吧,大家一起吃饭话别,我觉得很正常。”她说,最近几年才常有家长为自家孩子升学单独请客。只要弄清楚没有奢华宴请或者借机收礼就没有问题。

但对于孩子正在上高中的家长张军杰来说,变味的“谢师宴”已然成为家里的一种负担。“别人都请,你想不参与很难。通常升学红包少则500元,多则上千元。”

但张军杰表示,叫停“谢师宴”并不代表就“风清气正”了。“不吃饭也不可能省下这个份子钱。比如领导的孩子上大学,所有的同事都送,你不送吗?”

铜陵市教育局纪委书记张梁表示,现在的“谢师宴”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商家或部分人敛财的途径,助长了攀比之风,异化了师生关系,也增加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而“谢师宴”禁令有利于治理“吃喝风”和“红包风”。

禁令遭遇人情世故 如何“谢师”成难题

虽然多地教育部门在叫停“谢师宴”的同时,提倡以“一张合影作留念”“一个电话表谢意”“一条短信送祝福”等朴素的道别方式也引发了网民的赞许,但“禁令”的形式依然将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往送入了颇有些尴尬的境地。

“孩子考得好当然是想感谢老师的,想和老师分享,如果吃饭、送东西都让老师为难,那我们还是会配合的,就是心意很难表达了。”一名家长说。铜陵市高中毕业女生刘君(化名)说,高中三年班主任的关心让她受益良多,但现在的“禁令”让她决定还是不给老师增加麻烦。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专家王开玉认为,政府部门下发“一刀切”禁令的做法目的良好,但仍需思考。反对借“谢师宴”产生的不正之风固然是好事,但应当把“谢师”的感情和歪风邪气分开,不应简单地认为宴请都是坏事、送礼物都是不对的。

王开玉表示,刹借庆贺敛财的不正之风政府部门不能简单地靠发布一道又一道禁令。政府最需要做的还是建立社会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从精神上将“谢师”扳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