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与师范类高校舞蹈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网络版仅限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首发,与本报无协议转载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让校园舞动起来 ——中小学与师范类高校舞蹈教育调查报告 (资料图片) 本网讯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活动和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美术在全国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课程地位,但是舞蹈在绝大多数中小学校还处于空白状态。为此,笔者于2014年3月在中国教育调查中心的帮助下,分别对辽宁、青海、重庆、安徽、山东等5个省市的部分学校、家长和学生进行了有关“是否赞成舞蹈课进中小学课堂”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700多份,同时对国内师范类高校的舞蹈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我国舞蹈师资的供需严重不平衡。 多数学生与家长期待学校加强舞蹈教育,但不足两成师范类舞蹈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小学 1.据统计,70%-80%的中小学生家长(或学生)欢迎舞蹈课进入课堂。其中40%左右的家长希望舞蹈教育能纳入正常教学,并在期末进行考试;约30%的家长认为在学校开一个课外舞蹈兴趣班,也就是第二课堂的形式比较可取;在10%-20%的反对者和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与家长中,一部分受访者是因为自己是男生,对舞蹈没有兴趣,另一部分受访者是家长,担心开设舞蹈课影响孩子学习。 在问卷的设计中,也涉及了如何实现将舞蹈课纳入小学教学体系的问题,通过问卷反馈的信息,总结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办法。比如,每周抽出固定的时间,作为选修课时间,把舞蹈课作为选修课之一(学校可以开设包括舞蹈在内的多门兴趣选修课,比如武术、舞蹈、围棋、各种球类、手工等),每周开1-2次选修课,期末也要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在升学时作为参考。 2.师范类高校舞蹈专业毕业生去向调查数据显示,逾三成毕业生放弃了舞蹈专业。在有关“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问题”的调查中,主要对上海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云南玉溪师范大学等大学的音乐学院舞蹈专业2011-2013年期间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平均35.2%的毕业生在毕业后放弃学了4年的专业,选择了其他职业;只有平均15.84%的学生在毕业以后进入中小学当老师,其余48.96%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进入了校外培训或者演艺团体。 将上述中小学学生以及家长对于舞蹈课程的认识,与高校舞蹈专业毕业生去向进行对比,笔者发现,供需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一方面,广大中小学生以及家长期望加强舞蹈教育;另一方面,一些舞蹈专业的毕业生上了4年正规大学,毕业以后却要自谋生路。35.2%的学生选择其他职业,所学非所用,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且是艺术教育乃至美育的一个缺憾。 中小学舞蹈教育严重缺失,师范类舞蹈教育令人担忧 1.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舞蹈不仅是舞台上的艺术,更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舞蹈教育的目标也并非仅是培养演员和舞蹈家,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为了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礼仪和姿态,并给予学生内在心灵和精神上的美化教育,培育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力,也就是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有研究者指出,9-11岁的孩子接受舞蹈训练最好,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文化课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孩子们的肢体语言会越来越少,容易养成驼背、缩肩的坏习惯。而9-11岁,正是孩子读小学3-5年级的时间段。 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即使那些选择了在课外学习舞蹈的学生,随着学业的逐渐繁重,很多人也会逐渐放弃学习舞蹈。 笔者认为,中小学课堂需要增加舞蹈课(男生可以选择武术、球类、跆拳道等其他运动课)内容,以改善应试教育带来的孩子学习压力过大、运动过少等现状。 在我国的中小学课程设置中,舞蹈课的缺失不仅是小学生们的缺憾,更造成了国内诸多师范类高校的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不能以舞蹈教师的身份进入中小学课堂,他们进中小学课堂的身份只能是音乐老师,或者进少年宫、群艺馆,或者进其他民办舞蹈学校任教。 2.师范类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有关我国师范类高校舞蹈教育的问题,在2008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笔者本着“了解目前国内师范类高校的建设情况”的目的,在全国范围内的师范类高校做了一次采访,采访内容包括各师范类高校舞蹈专业创建时间、教学规模、取得的成果和发展中的不足等。调查发现,师范类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国内师范类高校舞蹈教育的整体状况令人担忧:虽不及音乐、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的面广、受众多,但在各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艺术团体和群艺馆站、幼儿园,甚至是社区活动中,舞蹈还是占有较大比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98所师范类院校中,69所开展了舞蹈学、舞蹈方向或者是舞蹈编导方向的教育(包括6个211工程院校、2个国家重点、21个省级重点等29所院校)。其中最早的本科教育是福建师大、陕西师大开展的,始于1997年。专科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如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从1976年就开始了。还有29所学校目前只有音乐系的舞蹈形体普修课程,尚未建立舞蹈学科。最早设立硕士点或者培养舞蹈方向硕士的是上海师范大学(1995年),其他9所都是在2003年之后开设的。北师大是目前国内唯一设有舞蹈博士点的师范类高校。 绝大部分学校将舞蹈教育设在音乐学院内,也有少数是单独成院,如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就笔者采集的信息看,全国各地的舞蹈教育状况不太均衡,如四川省舞蹈教育水平整体比较高,不仅体现在该省内的师范类院校较多(有6所),而且每所师范类院校都开设舞蹈专业。师范类院校比较多的还有江西省(也是6所),并全部设有舞蹈专业教育;河南省有6所,都开设了舞蹈专业教育;山东省有4所。 师范类高校舞蹈教育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其一是生源大多是高中生,中专生也占一定比例,因此学生舞蹈基础参差不齐,这点和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育有很大区别。因此,在使用教材和课程设置上,要能符合这些特点,因材施教。师范类本科学生在生源和课程设置上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自成一套体系,不能跟高精尖的舞蹈学院追求同样目标。 师范类舞蹈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一部分会到中小学或者中等专业学校担任舞蹈教师,那么他们本身就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包括音乐甚至美术、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符合市场需求。另外,利用音乐学院的优势,加大音乐素养方面的培养力度,给舞蹈专业学生开设声乐、钢琴、乐理、民族音乐欣赏、电脑音乐制作、音乐心理学等课程,给毕业生择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过多的课程、过重的学习负担,会造成舞蹈专业学生业务不专,也造成了院校培养目标不明确的局面。 加强舞蹈教育人才培养与教材建设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全国中小学开设舞蹈课程、师范类高校舞蹈专业教育健康发展是我国提高青少年审美能力、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1.加强全国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一些学校反映生源问题严重,问题主要出在艺术类联考的环节上。学校没有招生自主权,学生生源质量无法保障,对于舞蹈这样一个对身体条件相当重视的专业,光看理论课的成绩远远不够。与此同时,舞蹈教育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应赋予师范类高校舞蹈专业进行专业考试的权力。关于学生的文化课分数问题,可否不要一刀切,不单以文化成绩选拔舞蹈人才。 2.加强系统化的舞蹈教材建设。目前大部分师范类院校采用的是舞蹈学院的教材,结合本地需要进行不同程度改编,但是没有针对师范类院校自身特色而制定的统一教材。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师范类高校的培养目标,如果目标就是培养中小学舞蹈教师,那么这个问题应该不难解决。迄今为止,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表上,几乎都没有舞蹈课。因此,也就没有中小学舞蹈教材。舞蹈教材可以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空白点。建议国家要求各地中小学开设舞蹈课程,课时以及课程内容由地方政府甚至学校决定,可以与体育结合开设体育舞蹈课程,也可以与音乐结合开设舞蹈课程,因此中小学舞蹈教材的多样性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性还受到我国多民族、多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舞蹈教材要充分展现民族特色内容,形成我国中小学舞蹈教材以及教学的可喜局面。 3.加强舞蹈理论人才培养。目前很多院校舞蹈理论研究人才十分缺乏,大部分理论课由担任技能课的教师兼带,或者外聘教授。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师范类院校如果没有认清自身特点,过分追求学院派高精尖的技术,就会造成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忽视,加剧舞蹈教育的不良发展。 (陆娟 王娜 岳春 彭分田 作者单位:陆娟,安徽师范大学;王娜,青海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岳春,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彭分田,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 |
- 上一篇:家庭教育立法存疑:执行主体缺失 人员专业性差
- 下一篇:高校国学院:风雨十年
- 支付宝资金被“蚂蚁搬家” 10-16
- 中纪委副书记:改进作风从查处节礼奢靡抓起 01-07
- 韩红曾为郭敬明叫停飞机?当事人否认 10-09
- 高校教学改革需着眼整体抓好配套 10-20
- 大学生参加中学同学会偷老师钱包 被判罚8千元 10-09
- 偷同事手机换新工作 轮到自己遭窃不敢声张 01-20
- 河北省委书记:总结工作实事求是 部署任务措施有力 03-12
- 未成年人性侵案多发生在暑假 96%是熟人作案 10-09
-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传递活动在京启动 10-09
- 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注册将设师德红线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