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治社会 >

从一位辞职法官的自述中看“中国式”走后门

2014-06-07 12:26来源:中国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前几日,新华网刊登了一篇《辞职法官自述:看不到前景 感受不到职业神圣》的报道,报道中一名西部地区某法院刑事审判庭的法官讲述了他历经了“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的人生三次大考,最终实现了法官梦后,在近期他却选择辞职。
    是收入不高、压力太大,还是有其他原因?面对记者的疑问,他坦言:法官是他的梦想,收入低不是辞职关键,而是单位的人际关系复杂,处处受到排挤,让他看不到发展前景, 感受不到职业神圣。
    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法官要求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制肘、刚正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因此,成为一名法官应该是很高的职业追求,是无比光荣和自豪的。这位法官在经历种种“磨难”,达到他的人生追求时却选择放弃,可能会让很多人感觉到不可思议,也许有人会笑他“傻”,笑他“幼稚”。
    据这位法官在文章中自述,当初选择做法官,并不是冲着高收入,而是为了实现自已神圣的法官梦,只要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其余的并不贪求。
    但是,在他所在的法院,若未能升职往往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你上面没有位子;或者是有位子的时候,你又过了提拔的年龄。再或者是有位子,你也恰逢其时,但是你没有关系。如此氛围迫使你必须花很大精力去应付人际关系,并且试图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不是花费精力在司法审判上。然而,他们这些天然形成的关系,不是你想进就能进入的,往往耗费心机,最终却发现是徒劳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切实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通过自己在法庭内外的言行体现出公正,避免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田的怀疑。同时,该《基本准则》规定,法官应当抵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或者案外人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的说情,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然而,据这位法官自述,虽然他始终在用使命感和责任感办理案子,但常常会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出现所谓的“人情案”。比如,2011年伴随着酒驾入刑,此类案件的数量急剧增加,有一些公职人员也触犯了此类法律,走后门、托关系说情的很多,希望判得轻一些。而打招呼的人,往往都是法院内部的人,哪个都不敢得罪。
    因此,这样一种现象,让法官在公正公平决断案件方面往往力不从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对于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提升司法公信力,各级党组织应有意识地主动避免干预个案,否则很容易造成在司法实践中违背法律和政策。同时,司法部门应强化垂直管理,减少法院在人事与财政上的地方依附,遏制地方保护主义,为法院依法独立审判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这位法官所面对的问题并非先例,而是整个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诟病,是中国式”走后门的悲剧,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谈论时,无不流露出这样消极的看法。这种尴尬和无奈的做法,背后反映的是严重的社会秩序溃败。如果一个社会对公平的信念坍塌,将会导致阶层和财富分配格局固化,让整个社会心理发生扭曲,让正常的法治不受重视,让潜规则和关系、人情会成为社会生存的第一法则,让弱势阶层愈发悲观,甚至看不到希望。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法官队伍建设,重视法官文化素质培养,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司法人才高地形成速度,防止优秀法官流失,提高司法公信力。(孙满桃)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