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新闻中心 >

中国10道禁令难阻高尔夫球场违建:地方政府被指姑息

2014-05-22 12:25来源:工人日报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这些违规建设的项目中,有投资方“挂羊头、卖狗肉”的钻法律空子,也有职能部门默许开发商“先上车、后买票”的不作为,甚而还有个别地方领导“扶上马、送一程”的姑息放纵。要根治高尔夫球场建设屡禁不止的乱象,关键要提高违法违规建设成本,把现有的政策法规执行到位,彻底打消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侥幸心理。

以2004年国家将高尔夫球场列为暂停禁止性项目为开端,10年间,仅全国性通知、禁令发了不下10次,但硬政策却屡遭软抵抗——据新华社报道,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通报了5起违法占地、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案件,均为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顶风新建、拒不停工的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

“叫停”高尔夫球场建设,仅从10多道禁令上说,不能说有关部门“决心”不大,但依然难挡违建频出,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高尔夫作为一项运动,其本身原无好坏之分。国家之所以一再禁止球场建设,原因无外乎其要占用大片耕地林地、消耗大量水资源;同时由于球场内植被的单一,养护需要使用大量化学用品,对土壤可能带来难以逆转的生态污染……

但这还仅是生态与环境层面的因素,更令人担心的是,禁令之下仍“生生不息”的高尔夫球场,“挥杆击中”的更有国家法规政策的严肃性与职能部门的执行力。

据调查,这些违规建设的球场往往打着体育公园、生态园、休闲园、绿化项目等旗号,绕开有关部门立项和规划的审批监督而顶风兴建。这也让一些逆禁令而上马的项目,的确有了一定的迷惑性。

但是,无论如何巧立名目、偷换概念,高尔夫球场作为占地面积大、外观明显的建设项目,能做到建设时让有关部门“视而不见”显然难以成立;再者,即使投资方能绕过事先审批,那么事后监管又在哪里?

无疑,这些违规建设的项目中,有投资方“挂羊头、卖狗肉”的钻法律空子,也有职能部门默许开发商“先上车、后买票”的不作为,甚而还有个别地方领导“扶上马、送一程”的姑息放纵。

此外,“违建、曝光、复绿”——似乎成为当下处理高尔夫违建的惯用模式。“狠”一点儿的,无非是加上“罚款”二字。有评论认为,这种对“煮成熟饭”的高尔夫球场罚款了事的做法,反而成了一种“激励机制”,以至于有的项目即使被处罚100次,照样能“第101次”开球。

有报道披露的信息更是耐人寻味: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尔夫球场建设情况调查摸底;2010年,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对高尔夫球场摸底;2012年,环保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在全国地下水调查评估中,对垃圾填埋场、高尔夫球场进行摸底……

也就是说,除了一直在“摸底”和认真、严肃地下发禁令外,有关部门对于违建球场的监管,大多停留在了“只打雷不下雨”上。

屡禁不止,背后有多少玄机?它暴露的不仅是一种懒政思维,更重要的是损害了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法规不细、执法不严、缺乏监督,再多的禁令都只能是一纸空文。

要根治高尔夫球场建设屡禁不止的乱象,关键要提高违法违规建设成本,把现有的政策法规执行到位,彻底打消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侥幸心理。希望这5起案件的查处,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开端。赵晓展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